「肯定蔣經國前總統堅定『保台』,」蔡英文總統22日在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開幕典禮上致詞,被藍營視為再一次「搶神主牌」,卻也引發綠營內部異音,蔡英文「中華民國在台灣」策略,看似緊逼藍營,但是否會變成綠營2024年選情的雙面刃?
「蔣經國前總統堅定『保台』的立場,毫無疑問也是當前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更是我們共同的課題。」1月22日,蔡英文出席經國七海園區的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開幕典禮上,肯定蔣經國總統堅定保台立場,更明言:「每一位總統的歷史定位,都應該由人民來決定。」
這次出席,蔡英文不只「不避諱」談論蔣經國,更是影響藍、綠的一番舉動。
對藍營來說,蔡英文此舉等同「搶國民黨神主牌」,加速搶奪淺藍支持者;但對綠營來說,蔡英文的作法也不全然有利無弊,關鍵就是綠營2024年的總統人選,有無可能繼承下來蔡英文替民進黨所打造的「中華民國台灣」論述?
蔡英文從台獨轉向中間靠攏
政治圈常有一句話:「在台灣,所有政治議題之前都是統獨議題。」民進黨向來是個台獨色彩濃厚的政黨,但觀察2016年蔡英文擔任總統以來,她逐漸調整民進黨的論述與體質,從偏向獨立的意識形態,逐步往中間靠攏。
例如,2020年8月時,蔡英文曾悄悄地頒發褒揚令給與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去年(2021)10月10日的國慶演說,更是定調了「中華民國台灣」這樣的論述基礎。(延伸閱讀:【獨家】追思永遠的郝柏村 蔡英文總統肯定他在八二三保衛中華民國)
而這場出席蔣經國圖書館開幕的談話,更是淡化了民進黨過往的台獨色彩,凸顯了蔡英文的中間路線。(延伸閱讀:當「中華民國」被蔡英文整碗捧去,國民黨2024大選怎麼打?)
不少人認為,蔡英文此舉是為了接收淺藍的基本盤。資深媒體人李艷秋在1月23日臉書以「當蔡英文成為蔣經國的傳人…」為題撰文指出,「但國民黨必須好好問問自己,連經國先生都變成民進黨的資產了,國民黨還有什麼?」
尤其蔣經國的歷史定位,不管綠營人士如何定調,民間的印象偏正面的居多。《遠見》曾在2019年針對企業主做過相關民調,將近八成的認為蔣經國對台灣經濟貢獻最大。(延伸閱讀:最懷念的總統是?近八成企業主認為蔣經國貢獻最大)
但蔡英文此舉,也讓綠營部分人士喧嘩起來。
1月22日,前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就在臉書上怒道:「莫名其妙,無言以對。既然如此,當初何必要我們推動轉型正義?」現今回歸社會學者身分的小英前文膽、姚人多,也在25日於臉書公開撰文指出,「228時,蔡英文要怎麼面對罹難者家屬?」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23日則指出,這樣的做法也造成她跟民進黨傳統路線不一樣,被批價值錯亂,也造成民進黨內部分人士炸鍋,「但此舉確實是有尋求歷史定位的意涵在,因為強化自己保台的立場,是可以讓自己在保台這件事上和歷任總統作出區隔。」
「中華民國台灣」,綠營2024大選的負資產?
尤其現在已經進入「後蔡英文時代」,民進黨2024年要推派誰出來參選下一任總統,外界推估不是賴清德、就是鄭文燦。無論是誰出線,最困難的挑戰,在於未來這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是否能成功繼承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路線。
泛藍人士一度指出,下一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必須要進入蔡英文所打造的框架,也就是「中華民國台灣」。
因為這條路線,已經在歷次選舉中被證明有用、是台灣的最大公約數。要當選總統,至少要取得45%的選票,除了綠營基本盤外,還得吃下中間選民跟部分淺藍的盤,因此民進黨候選人必須進入「蔡英文框架」。
但此舉,會跟民進黨自身價值觀產生衝突。
「不管賴清德、鄭文燦,都必須調整自己的論述,」泛藍人士指出,潛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應試著調整自己,不管喜歡與否,還是得使用中華民國的符號。
綠營人士受訪時也認同此一看法。根據他的推估,目前黨內2024年最有可能的人選,正是賴清德。儘管賴清德對外曾宣稱過「他是務實的台獨主義者」,但重點是,「這種東西可以做、不能說,」對外一定要說「中華民國台灣」,蔡英文所提出的路線還是必須繼承,「這樣才能爭取最大的民意支持。」
不分藍綠均不約而同地指出,民進黨本身的台獨色彩,和蔡英文所謀求的最大公約數不盡相同。到時繼任者能擺平來自黨內對路線的質疑、甚至洗脫自己強烈的台獨色彩呢?只能留待時間去證明。
蔡英文所打造出來非典型民進黨的路線,未來恐怕會反而成為尋求繼任者的最大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