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兼顧「數位便民」與「個資保護」,臺北大數據中心驅動智慧城市治理能量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2-01-21

瀏覽數 24,300+

圖 / 臺北大數據中心研析室。
圖 / 臺北大數據中心研析室。

掌握數位趨勢與大數據科技,名列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評比全球第4、亞洲第2智慧城市的臺北市,成立由市長直接領導的「資料治理委員會」,兼顧「數位便民」與「個資保護」,下設大數據中心,驅動城市數位轉型、創新治理,打造從民眾到產業的整體健康生態系。

臺北大數據中心大型會議空間內,搭配巨型橫幅投影幕,顯示北市大數據分析應用、城市儀表板的資料中心化布局,資訊局呂新科局長指出,臺北市在城市的數位轉型上聚焦科技驅動及資料驅動, 以智慧城市辦公室結合Living Lab概念,持續推動數位便民的創新應用,並將以大數據中心驅動跨域數據治理 ,例如災害應變措施、市民社會福利等等,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創造整合應用場景,強化數據治理,快速支援城市運行的決策,尤其跨域都市議題。

臺北市成立大數據中心驅動智慧城市治理能量。

臺北市成立大數據中心驅動智慧城市治理能量。

大數據中心涵蓋八大智慧領域,提升為民服務效益

呂新科表示,臺北市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為因應資料驅動的城市治理,提升行政效能,2020年開始籌設大數據中心,基於為提升市政服務而建,智慧應用推動面向涵蓋政府1+7(交通、安防、健康、教育、經濟、環境、建築)智慧領域,資料分析用於市府內部輔助決策參佐。

2007年OECD 發佈open data公開基準以來,臺北於2011成為台灣第一個開放資料的都市,也是亞洲第二。截至目前為止有超過2700資料集對外開放,讓民間與產業可加值應用。臺北大數據中心就是建立在開放資料的基礎之上,各市政運營資料、IOC運管中心及物聯網平台等資料,進行滙流綜整,同時經過去識別化、資料清洗、正規化, 整合到大數據的資料池。大數據中心的資料專家將會依任務屬性,規劃出二個主要的應用。深度分析是將資料依時間推移及地理空間套疊,解析資料間的相互關聯及內涵,開發其新的視野及洞察,以作為市府政策制定的參考;而整合運用則是以統合儀表板方式,將所有模塊進行儀表板的整合,以快速整合及快速反應,支援城市運行的決策。

臺北大數據中心參考新加坡、愛沙尼亞、芬蘭、上海等先進城市大數據中心的建置經驗,綜合匯整、規劃建立適合臺北市大數據中心的發展策略, 至今年1月19日正式啟用,從數據治理出發,期許未來可彌平各局處壁壘,形成完善的基礎資料庫,能高效串連市政治理績效,為民服務。未來在產業發展面向,也希望持續以雙驅動策略,開放場域、開放資料的方式協助產業與新創發展,使得數位創新技術、商業模式都能落地應用,有利催生台灣智慧科技的獨角獸,奠定台灣數位關鍵技術與產業接軌國際。

科技輔助治理,臺北大數據疫調專案榮獲WITSA首獎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盤點正確資訊,確立時間軸,深度分析應用,才能洞見癥結,為便民服務排除障礙。」呂新科舉出實例,大數據是精進政府治理及數位轉型的重要策略,世界各國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積極規劃、應用,與各局處數據儀表板處理的範疇、深度不同,兩者相輔相成,譬如大數據中心的台北通237萬次App下載量、疫情數據儀表板可與各局處專責業務的數據儀表板串接,整合為專案式跨域儀表板,資料驅動城市治理得以完善化,政務效率再升級。

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CIT)全球資通訊科技卓越獎 (WITSA 2021 ICT Excellence Award)向來擁有「資訊界奧斯卡」崇高榮譽,2021年11月,臺北市資訊局「大數據疫調專案(COVID-19 Dashboard and Data Analysis)」贏得WITSA傑出醫療應用首獎,與教育局「酷課雲( Taipei CooC Cloud)」並列年度首獎,首獎數稱冠全球,超越新加坡與香港,呂新科表示,得獎正歸功於臺北市防疫團隊的整合協作及科技輔助防疫的創新應用,例如採取直觀的視覺化資訊儀表板,提供市府決策團隊即時、快速掌握疫情發展狀況,藉由資料驅動,深度分析,發掘市政問題,落實城市治理,好比科技輔助精準疫調、快篩行動,讓大數據中心善盡資料科學家的職責,有助防患未然。

啟動數位科技、數據資料雙引擎戰略,邁向新里程碑

而大數據中心的功能遠遠不止於此,呂新科擘畫,2022年大數據中心除了建妥資料基礎工程,對內將強化跨局處專案的資料應用,對外將與學校務實合作推廣發展,「資安就是國安,當然,大數據中心強調資安防護,在個資必要用途上須先獲得民眾授權,並加以去識別化、加密,依法行政,保護市民個資,維繫與民互信的承諾,邁向智慧科技時代的里程碑。」

臺北大數據中心不像一般大數據中心的作法以資料為本,而是以決策者為中心,資訊串流架構採用1+N的規劃,希望把所有的資料彙整起來以後,推送到各個決策者的手中,比如跨年晚會等大型活動需要做任務型的運作中心時這個就是1,儀表板的資訊推送到所有決策長官手中,無論是透過電腦、平板或手機都可以看到決策的資訊這就是N,透過沙盤推演讓政策更完善,整體的執行效率臻於最佳化,做到更有效的市政管理。

「以決策為中心,數據理當配合決策。」呂新科比喻,大數據的決策流有如資料匯流中樞骨幹的自來水,市府各局處打開各自的水龍頭,靈活串流,協助建置城市運行整合儀表板,就像計程車招呼熱點分析情形、復康巴士的最佳繞行路線、水綠地圖等等跨局處議題,民眾有知的權利,而開放的、透明的政府,適度開放數據也會先考量公眾利益,經由資料治理委員會依照個資保護法把關,確保個資受到完備的保護。

城市運行整合儀表板提升市政管理及執行效率。

城市運行整合儀表板提升市政管理及執行效率。

啟動數位科技與數據資料的雙引擎新戰略,臺北市政府雖然龐大,卻依然能做到敏捷式管理,與市民共享雲端時代革新演進的脈動,即日啟程。

資訊局呂新科局長表示,臺北市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籌設大數據中心,基於為提升市政服務而建。

資訊局呂新科局長表示,臺北市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籌設大數據中心,基於為提升市政服務而建。

你可能也喜歡

AI與永續 迎向2030安居樂業新北城
數位專題

AI與永續 迎向2030安居樂業新北城

新北市,一座追求永續與智慧發展的城市,是全球首座完整認證智慧城市。 生活在這裡,安居樂業不只是生活體驗,更是正在實現的事實。迎接AI時代,新北超前部署打造韌性永續、安居樂業的智慧宜居城。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