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有傅說以來,大約就有牠。五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初露曙光,牠便出現在藝術作品中。一千多年以後,中國人開始拿牠的形狀做裝飾。古希臘城堡的拱門上雕刻著牠,舊約聖經裡記載著牠。
牠曾與埃及太陽神戰鬥,也曾喪命於希臘大力士海克力斯之手。古波斯英雄、基督教的聖者、愛爾蘭的守護神等,都曾殺死過牠的族類。
原諒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所做的是什麼。中國人心目中最有智慧、最神通廣大又最仁慈的靈物,在西方神話裡竟然扭曲成邪惡的象徵。現在,風雲際會、地動山搖,大事發生:龍來了。
地龍象徵人類豐收
這次來的是地龍,既非來自天上,也不出於深海,而是立足於泥土之上,象徵人間豐收的一年。
但這十二生肖之王不是也有著暴躁、庸俗、專斷甚至善變的毛病嗎?不錯,就是龍也有缺點,常常沒有注意牠龐大的尾巴掃過時帶來的災難。歷史上的龍年,往往伴隨著狂熱,產生極度的紛亂。龍年出生的孩子,據說有以下特徵:重理想、身體好、精力充沛、正直、事業順遂。
科學家不承認
可惜,不相信東方民俗的人是得不到這種福蔭的。一九八八年的生肖主知道牠在那兒受歡迎,歐洲人既然把牠描繪得這般醜惡,那就只降福在亞洲吧。
但最令人洩氣的還是不知變通的科學。狗、猴、豬等其他生肖動物,都是人眼可見的,唯有龍,從未經過動物學家法眼鑑定,既未留下指紋,也無照片存證,科學家因此斥之為捏造。
沒有一本百科全書把龍當一回事,總是籠統地形容牠是「神話中的怪物」。有人說,東亞人心目中的龍可能本來是一隻鱷魚或是一條蛇,甚至只是暴風雨前雲的形狀;西亞人想像的龍則起源於大毒蛇,或者是多種動物的混合。奇怪的是,從巴比倫到黃河到古墨西哥,相去如此遙遠的古文明卻對這種生物的形貌有如此近似的形容。
無翼而能飛
牠們基本上都是大爬蟲類,蜥蜴狀。尖尖的鼻子、全身覆鱗、有四條腿、頭上長角、豎立的耳朵、有爪、舌如叉狀,經常出沒於深潭、河流、山洞或大海之中,身體龐大。不同的是,西方的龍有翼,中國、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傳說中的龍沒有翼,但牠照樣能飛,而且以天界為家。
是不是在遙遠的史前時代,確曾有過這樣的一種動物呢?
我們來仔細的觀察龍。牠的頭像駱駝,角像鹿,耳如牛,頸似蛇,表皮似魚,眼大像兔,腹鼓如蛙,四肢如虎,爪利似鷹,領下有鬚,上嵌珍珠,聲如洪鍾,能隨心情吞雲或吐火。
東亞的龍相貌威嚴,中國人很早就把牠和「天子」連在一起;皇帝穿龍袍、坐龍座、展龍顏。
牠的一些身體特徵以及與水、雨的關聯,在東西方的描述中,幾乎都是一致的。在人類學家看來,這充分表示牠是遠古人類的宗教象徵。中國的龍更代表著對農業文化極其重要的雨,經過多年演化,龍王已成為天庭的一員,是掌管打雷下雨的神。
龍既為冷血的爬蟲類,當然有時會嚴刑峻罰,毫不留情;有時又要遁入洞穴之中,與世無爭。死板的科學為什麼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呢?
至少有一種龍是確實存在的,那就是印尼科摩多島上特產的大蜥蜴:科摩多龍。這種看來嚇人的動物長三公尺餘,重一百三十公斤以上,體型與外貌都有龍相。它的族群源遠流長,至今繁衍未衰,可能是因為附近地區從未演化出比較高等的胎生哺乳類,從未出現大型而兇猛的肉食動物,此「龍」乃得以綿延至今。
世上最神妙的動物
這牽出一個問題:理論上,恐龍是在六千萬年以前便滅絕了的,可是難道不可能有一種似龍的大爬蟲類留存下來?
有一位名叫查爾斯.古德的作者研究過這個問題,他的結論是:有一種大爬蟲縮緊身體,以冬眠的方式度過冰河期。牠有類似蝙蝠的翼,必要時身體可以直立,鱗硬如甲,尾尖似釘。至少在人類文明即將展開之際,還在中亞的高原上漫遊徘徊。
巨龍不死。讓西方的英雄與神祇去懷疑牠吧,我們亞洲人不在乎。一位古代聖哲不是說過嗎?什麼是世界上最神妙的動物?「人未曾得見者也」。
(摘譯自Asia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