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位於公館鬧區的酒館,店內經常播放精采爵士音樂表演影帶,吸引不少樂迷光顧,最近店家老闆決定砸大錢,將店內的35吋映像管電視換成42吋電漿電視,希望以大尺吋、影像鮮明的數位電視吸引更多顧客上門。
結果成效卻不明顯,老闆發現顧客在觀賞爵士鋼琴家表演忘我的神情時,卻看不見演奏者出神入化的彈琴指法,因為透過數位電視畫面被裁切,人物影像也被拉大,影帶畫面比例與數位電視不對盤。
標榜帶動家庭影音革命的數位電視在台灣造成熱賣,輕薄的外型以及數位化的影像處理讓消費者趨之若鶩。據台灣新力索尼統計,近兩年台灣數位電視銷售已有四到六倍成長,美國Display research也預估,在2006年以前,全球數位電視的市占率將有十倍成長。
但實際情況卻是,如今消費者買了數位電視回家,問題才開始發生。
「如今數位電視還不夠聰明,」IC設計廠商凌陽科技董事長黃顯洲表示。這是現今數位電視的窘境,也是數位電視發展的關鍵問題。
目前數位電視市場包括兩項主流產品——液晶電視以及電漿電視。兩種產品各具優勢,前者影像解析度較佳,後者則在色彩對比度表現較理想。但兩種數位電視仍無法完整呈現電視訊號內容。「數位電視市場仍需耕耘,」推出全球第一款液晶電視,台灣三星電子總經理高裕燦表示。
數位電視與一般電視的訊號無法充分溝通是主要問題。目前一般電視播放訊號圖象比例是四比三,而數位電視圖像比通常是十六比九,相差甚巨。擁有影像垂直拉長技術的新力索尼行銷部經理織田博之表示,讓訊號之間對話是數位電視未來必須克服的問題。
市場仍需耕耘
購買數位電視就跟選鞋一樣,選對尺寸很重要。對於消費者而言,視訊切換軟體功能就像是呈現畫面合不合身的型號尺寸控制器。
高級液晶電視以及電漿電視都將視訊連接器內建電視中,廠商也發展視訊軟體來解決畫面比例失真與切邊的問題。
目前日系廠商大多擁有五種視訊規格切換軟體,而韓系廠商則有三至五種。當數位電視的畫面品質在伯仲之間時,視訊切換的功能齊備與畫面呈現完整顯得十分重要,「廠商比的就是如何不失真,」台灣三星電子產品經理蔡慧珊表示。
硬體溝通不足是數位電視發展面臨的挑戰,數位內容的貧乏則是消費者購買數位電視的另一問題。
目前無線電視以及東森電視台已著手進行數位內容試播工作,但全面播放的時間表卻不明確,「主要問題還是遊戲規則未定,」東森多媒體策略長徐言表示。
台灣與韓國一樣,數位內容發展規劃正走到十字路口。韓國政府在苦惱數位內容的規則應如何制訂,該走向美規,還是歐規,台灣樂金電器董事長朴洙欽表示,若政府不展現魄力,加速數位內容的發展,數位電視的前途會如同3G(第三代行動通訊)手機一樣,充滿不確定性。
不過,當數位電視產品愈來愈多、價格愈來愈低時,未來消費者將很難抗拒。強調數位體驗的三星電子在數位電視產品規劃上十分積極,高裕燦表示,未來經濟規模成長可期,「市場驅動決定一切。」
數位電視硬體與軟體發展進步空間仍大,消費者在選購時不得不三思而後行。飛利浦上海分公司總經理業昱良建議,消費者不妨等到數位內容規格定案後再購買,「以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