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美國聯準會(Fed)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但加快縮減購債(taper)的腳步,顯然準備出手緩解美國通膨壓力。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聯準會就如同許多主要國家央行,努力購債來支持經濟體。2020年3至11月間,聯準會購債金額已高達8.7兆美元。
然而,美國通膨居高不下,聯準會已於2021年11月開始縮減購債規模。12月15日更宣布加快退場,將每月縮減的規模,從150億美元提高到300億美元。如此一來,2022年3月便能結束這場因疫情展開的購債計畫。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先前表示不會在購債計畫落幕前升息,15日則表明升息應不會等待太久。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多數成員預期,2022年間會升息三次,到年底共升息3碼。2023年也可能會陸續升息三次。
先前聯準會秉持這波通膨是暫時性的立場,主張寬鬆政策退場仍需等待。但在12月聲明中已刪除「暫時性通膨」字眼,指出新冠病毒變異株恐是影響經濟復甦的一大風險。
美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創近40年來新高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