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的日子不到一年,戰火已煙硝四起。這是一場領導人的戰爭。
一位正在看連續劇「楚漢帝國」的朋友說,「看看劉邦和項羽兩位領導人的氣度和用人吧!」楚霸王項羽驍勇善武,但獨斷衝動,打的是個人英雄仗;漢武帝劉邦智勇不及,但心胸寬大,知人善任,能用天下英才,打的是團隊仗。
最後楚王烏江自刎,漢帝統一天下。
哈佛商學院專教領導學的科特教授(John Kotter)說過,領導和管理不同,「領導要克服的是變動;管理要克服的是複雜。」領導要設定方向,創造願景和策略;管理是設計和規劃達成業績。
大部分組織都把這兩類人混為一談,而科特也指出,「過度管理和缺乏領導」是現今企業最常犯的錯誤之一。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變動巨大的時代,主上位者面對層層壓力和不確定,到底如何掌大舵?
民營製造業第一大的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面對《遠見》記者問:鴻海如何能在去年不景氣時,增加新台幣1000億元的收益?
他感慨地說,去年其實是不好的一年,大環境不佳,家逢父喪,鴻海同仁卻能努力不懈創造業績,「讓我很感動。」郭台銘也指出:2400億元營收,是鴻海十年累積下來的執行力文化在去年爆發出來的結果。也就是鴻海不是靠他個人,而是一個團隊,有強大的執行力,經過長時間努力,才能成為今天的鴻海。
做為領導人,郭台銘去年只花30%時間在營業目標上,70%的力量在企業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和技術上。把今日「製造的鴻海」轉成明日「科技的鴻海」,設定方向策略是他的責任。
企業和政界、東方和西方、古代和現代,場域及文化固有不同,相同的是:都在領導一群人,提出一種價值觀。
在帶人方面,劉邦信任部屬,因此才有蕭何、韓信、張良為其所用;日本松下幸之助訓誡部屬,「愛迪生有錢用在研究上嗎?他從小靠賣報紙養活自己,還是可以對世界有大貢獻,」才有松下生產價廉物美的產品供應全球。
鴻海企業的郭台銘說,「負責任」是他重視的員工特質,「上行下效」是他相信的工作準則。做一個肯負責任的主管,有過先罰自己,有賞先賞部屬;帶一個肯負責任的隊伍,產品才能讓客戶放心。
4月18日,連宋正式宣布搭檔參選下任正副總統,宋楚瑜當天提出「領導者要有『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的基本典範,」也許這是他在對客戶——人民,提出一種服務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