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感冒後帶病上班,險些導致公司運作癱瘓。危機過後,電轉轉電力公司深切體會員工健康的重要,開始積極鼓勵員工運動,並且選擇了一項新穎卻老少咸宜的運動項目,無意間化解了家庭爭執,也拉近與顧客的距離⋯⋯
傍晚五點下班時間一到,電轉轉電力公司董事長楊明坤換好運動服,從辦公室走出來,登高一呼:「今天誰要一起去打球?」好幾個員工馬上從抽屜拿出匹克球(pickleball)球拍。
半小時之後,大家在公司承租、改裝畫線的大東國小匹克球練習場集合完畢,而讓楊明坤形容為「匹克球金牌教練」的兩位運動指導員楊典霖、陳致寬,也早已在球場上等待眾人到來。
新興運動成長快速
位在高雄市的智慧儲能公司電轉轉電力,每週三天,員工下班後都有同樣的「套裝行程」——先打匹克球,再一起去聚餐。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這個行程在2021年春天被迫暫停好幾個月,許多員工抱怨「渾身不對勁」;9月底疫情降級、體育場館開放,大家立刻回到球場,寧可忍受戴口罩打球的不方便,也要好好地「報復性打球」。
讓他們如此著迷的球類運動,是台灣這三、四年來快速成長的新興項目——匹克球。
匹克球發源自美國,是一種結合網球、羽球、桌球的混合運動。有多個孔洞的薄殼中空球,大小和網球差不多,球拍像是加大版的桌球球拍,場電轉轉電力公司
地和羽毛球場地完全相同,打法、規則和網球類似,但活動量、運動量都比網球小,是一種容易上手的運動。
匹克球在2017年引進台灣,高雄市很快出現一群球友,而原本就經常活躍在高雄市運動界的楊明坤,後來更接下高雄市體育總會匹克球委員會主委的任務。
接下任務後,楊明坤一度相當緊張:「我自認為是運動健將,但網球怎麼打都打不好,總不能要推廣匹克球,自己卻不會打?」因此,他立刻四處拜師、找教練。
沒想到,「我才剛學了一節課就上手了,」楊明坤當場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從此一頭栽進匹克球的世界。
健康疑雲,敲醒警鐘
1966年次的楊明坤,老家在綠島,「在綠島,運動不是一件要特別去做的事情,游泳、跑步、上山下海……,對我來說跟呼吸一樣自然。」後來到台灣本島讀書、創業,他始終沒有間斷運動的習慣。這樣的他完全沒料到,公司差點因為員工感冒而停擺。
因為運動,讓身體健康、有良好抵抗力,楊明坤說,自己幾十年來生病看醫生的次數,「十隻手指頭數得出來」。
有了自己的公司後,楊明坤便一直鼓勵公司員工運動。然而,儘管有幾個員工相約週末爬山、下班去健身房,但他觀察到,大部分人因為上班又忙又累,下了班只想發懶、放空,很少主動想到「去運動一下」。
某一次,一位平時很少運動、飲食習慣和作息都不正常的員工得了嚴重的流行性感冒卻抱病上班,瞬間公司2/3以上員工因此被傳染,整個公司運作幾乎停擺。這個慘痛教訓讓楊明坤下定決心,要在公司積極推廣運動,促進員工健康。
尋找可以全員一起的運動
楊明坤開始思考:「有什麼運動,可以讓全公司員工願意一起動起來?」於是,正開始投入匹克球世界的他,馬上買了幾十支匹克球球拍,發給員工一人一支,隨後成立「電轉轉活力無限運動團」,由楊明坤出任團長,帶頭打匹克球。
「要把公司員工全部從座位上拉起來,一起去流汗,」楊明坤發下大願,並請來專任匹克球教練、租借匹克球場地,每週三天下班後相約打匹克球。
「在球場上沒有董事長和員工的分別,幾個比較厲害的同仁照樣修理我,」楊明坤大笑說,匹克球的球和球拍都比類似的球類運動大,即使是所謂「沒有運動細胞」的人,都可以很容易打到球,很有成就感。
很快,運動團成員愈來愈多,年齡層分布愈來愈廣,有人把家裡七十歲的爸爸、媽媽帶來打球,也有人帶來家裡五歲的學齡前孩子一起打球。「公司就要像一個大家庭,照顧員工也要照顧他們的家人」,這個許多企業的目標,在電轉轉電力公司因為匹克球而達成。
楊明坤印象很深刻,有一次,一位員工告訴他,在還沒接觸匹克球之前,全家五個人下班、放學後,就各自癱坐在客廳不同角落,滑手機、打線上遊戲、追劇,要跟彼此說話還得靠傳LINE,但是現在情況完全變了。
「只要有時間,孩子們就會主動說:『我們去打匹克球吧!』於是全家人拿起球拍一起出門;即便親子間有不愉快,在球場上打幾場球,廝殺一番,汗流浹背之後就覺得,事情好像也沒有那麼嚴重,」楊明坤轉述員工的說法,露出大大的笑容驕傲地說:「這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做了一件超級棒的事。」
在個人家庭如此,在工作上也有意外收穫,匹克球成為電轉轉電力員工對外搏感情的最好媒介。
楊明坤分享,因為公司主要業務是到全台各地規劃、裝置太陽能設備,有一次到南投某個偏鄉學校,發現學校竟然有匹克球場地,「你們居然也在打匹克球?」原本不相識的雙方,因為都是匹克球球友,距離馬上拉近,工作進行得異常順利。
甚至,「任務完成後,大家運動鞋一換,馬上下場較量一番,之後業務的推展自然也簡單許多,」楊明坤說。
建立自信,永續運動習慣
從不愛運動到大家一起打匹克球,楊明坤進一步思考:要讓員工感受到參與打球的成就感,才有持續的動力。
該怎麼做?
楊明坤靈機一動,鼓勵大家走出去,參加全台匹克球競賽,公司全額贊助交通、住宿等支出;如果比賽時間是上班日,也可以申請公假出賽。2020年,電轉轉電力公司補助員工球具、參加比賽的相關費用,就高達新台幣50萬元。
有了董事長的強力支持,員工們猶如吃了定心丸,開始征戰各地的匹克球比賽,全台各地只要有匹克球比賽,幾乎都能看見「電轉轉活力無限運動團」的旗幟和加油團。
2020年夏天在台中的第一次比賽初體驗,因為有超過一半的員工參加,楊明坤乾脆廣邀員工眷屬一起組成啦啦隊,變成兩天一夜的員工旅遊。
隨隊教練陳致寬對那次的比賽印象非常深刻,「我覺得那次好像羅馬競技場,代表隊在球場打球,看台上的加油啦啦隊搖旗吶喊,全場只聽得到我們的聲音。」
有了親友團加持,「電轉轉活力無限運動團」拿下團體組第三名,以及好幾個個人組獎項,員工們赫然發現:「哇!原來我的匹克球打得不錯耶!」自信心大增,也就更有練球的動力。
另一位隨隊教練楊典霖也觀察到,匹克球比賽組團要六至八人才能成軍,員工才二十多人的電轉轉電力,幾乎得全員出動。
「因為有競爭,大家不再只是打好玩的而已,而是以獲勝為目標,想辦法精進自己的球技,」楊典霖描述他看見的全員心態改變,開始走上良性競爭之路。
好勝心讓打球變得細膩
陳致寬也說:「以前大家只希望打到球、把球打過網就很開心,但經過這一年,我發現他們會開始想到策略、技巧,打這一球的同時腦子已經會想下一球要去哪裡?或是『這一球這樣打,下一球我要怎麼補?』」
看著球場上正在對打的兩組人馬,陳致寬笑著說:「真的很不一樣了,打球變細膩,他們已經進入另一個階段。」
公司同事成了匹克球賽場上最堅強的戰友,默契瞬間加倍,向心力凝聚了,辦公室氛圍完全不同。楊明坤發現,一起打球以後,公司「連呼吸起來的氣味都不同,整個年輕了十歲!」
看到公司運動風氣因為匹克球而完全改變,楊明坤又有新想法:「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如果高雄其他企業,甚至是學校、社區活動中心,都可以加入匹克球的行列一起運動,不就太棒了嗎?」
楊明坤說做就做,積極在高雄的企業、民間社團推廣匹克球。為了做出特色,他結合高雄市彩帶型「高」字市徽和黃色中空有孔的匹克球,設計出專屬於高雄市匹克球的造型球拍,只要想打匹克球都可以索取。
到目前為止,高雄已經有兩家企業,因為看到電轉轉電力員工的改變,加入打匹克球的行列。
匹克球帶來許多改變,甚至改變了楊明坤談生意的模式。他笑著說:「打球談生意,和吃飯應酬完全不同。應酬常常要喝酒,三杯下肚愈講愈糊塗,打球則是愈講愈清楚。」而且在球場上不是一直打球,可以利用輪流休息時談生意,效果特別好,讓他因此接到不少訂單。
為「人」灌注能量
近年來積極發展太陽能供電系統的楊明坤,被媒體譽為「來自綠島的綠能創業家」,公司在2016年的太陽能發電量是1,250萬度,是台電當年太陽光電發電量的一半。關注地球能量之餘,他笑著說,自己現在更關心的是:「人,要怎麼有滿滿的能量?」
陽光、空氣、水之外,楊明坤加入「運動」這一項。熱血董事長繼續帶頭,把二十幾位員工納入他的推廣小組,要一起在南台灣帶動匹克球的運動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