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學習英語運動
最近台灣吹起了一陣學習英語的熱潮,政府也在其「挑戰2008:E世代人才培育」計畫中,特別列出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升全民英語能力的計畫。在此計畫中,政府要推行道路、交通標誌、商店招牌、公眾場所生活地圖的英語化,政府與民間網站的雙語化,城鄉英語教育資源的平衡化,大專院校教學的英語化與國際化,並推動英語與國際文化的學習,務使台灣能與國際接軌。而各級學校也在努力推動英語教育的普及。學校應該聘請「洋人」還是本國教師教授英文,更是台灣近日一項熱烈辯論的題目。此時可能有不少人士問,當我們在拚命推動本土化,各種本土語言平等化的時候,再提升全民英語能力到底有什麼實質的經濟效果?
根據經建會最近委託知識經濟與管理研究院的一項研究計畫發現,提升全民英語能力可以產生下列六種經濟效果:(1)提升台灣進出口貿易;(2)提升全民所得;(3)提升國民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移動性及國民的工作品質與生活品質;(4)提升政府官員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與速度,因而有助於外資的流入,本地就業機會的增加;(5)吸引外國學生來台留學,因而有助於本國教育文化產業的出口;(6)提升本國文化產業的出口,增加本國人民就業機會。
英語能提升台灣國際貿易量
當台灣提升全民英語能力時,人民對英語國家的官員、商人、人民的溝通能力以及對當地人民的風格習慣會有更直接的瞭解,更直接且有效的溝通,因而去除兩國間語言的障礙、文化的障礙,對兩國的進出口貿易有實質的幫助。事實上,美國的哈金森(Hutchinson)教授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即發現,美國與世界上七十四個國家貿易量的大小,除了受兩國的地理距離遠近、兩國經濟實體的大小影響外,語言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他發現,如果一國使用英語為母語的人口比例每提升10%時,此國對美國出口的貿易量會增加1.3%,從美國進口的貿易量亦會增加1.3%;假如一國使用英語為第二語言的比例增加10%時,該國對美國出口貿易量會增加2.3%,從美國進口貿易量增加1.7%。因此,提升非英語國家人民英語的能力,對其國際貿易量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英語能提升個人所得
英語能力的提升對個人新知識的吸收能力、溝通能力,使用網路尋找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與外人溝通的能力都會提升。在今日知識經濟時代,每一位員工都要不斷地追求新知識、新技術,因此英語已變成知識經濟時代人民必備的生存條件。最近一項有關波多黎哥人的研究亦發現,一個波多黎哥人如果英文能力很強,在本島工作時,他的薪資會比不會英文的人高25.6%;如果他到美國大陸去工作,他的薪資會比不會英語的波多黎哥人多11.6%。在本島與在美國大陸工作,波多黎哥人會英文與不會英文所從事的職業有很大的差別,因此薪資差別大。但是他們在美國工作時,職業差別可能不是很大,而且美國無技術工人的薪資遠比波多黎哥高,因此減低了會英文與不會英文間薪資的差別。此外,實證研究亦證實,外國移民在美國、以色列、加拿大,凡是英語能力強者,其薪資都會比英語能力差者高,即使沒有出國,在本國工作,會英文的薪資也比不會英文的薪資較高。
英語能提升工作與生活環境品質
英語程度的提升,除了會提升員工個人的學習能力、生產力以外,亦會提升員工工作環境與生活環境的品質。現有實證研究顯示,英語能力強的員工,他們會被安插到生產力較高,同儕素質較佳的工作環境,因而提升整個生產單位的生產力,單位內員工的薪資水準自然較高,升遷機會較佳。赫勒斯坦(Hellerstein)等在2002年的一項研究中即發現,西班牙在美國境內的移民如果英語能力很強,他們的同儕中只有36.7%是西班牙族裔;如果英語能力普通,同儕中西班牙族裔的比例會增加到59.4%;完全不會英文的,同儕中西班牙族裔會高達70.1%。英語能力較差不但同儕中西班牙族裔的比例會增加,他們同儕中的西班牙族裔的英文程度也會較差。同一研究發現,英語能力強的西班牙族裔,同儕中西班牙族裔英文好的占84.8%,但是假如他自己不會英語,同儕的西班牙族裔英語能力強的平均只有17.3%。此研究亦發現,英語能力強的西班牙員工,他們同儕中西班牙族裔的學歷亦較佳。換言之,英語能力差的西班牙族裔的員工把他們自己區隔到低生產力的次級勞動市場,他們的薪資不但較低,升遷機會差,工作也不穩定。
此研究結果對台灣的啟示是:當台灣人民英語能力提升時,他們不但在國際企業中工作的機會增加,在國際上優良企業的工作機會亦會增加,因此他們工作與生活品質都會相對地改善。
中文與台灣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
學習英語,去除語言的障礙,可以提升我國對歐美國家的貿易量,人民取得國際企業優良的職位。現在全球都在向大陸市場進攻,而無論南韓、日本、歐美對中國大陸都有語言障礙,因為他們都不能直接以中文與大陸來往。
相反地,台灣與中國大陸語言相通,文化風俗沒有隔閡,這不是我國進攻大陸市場的一項極大的比較利益嗎?為什麼我們在此時卻要故意限制自己,既不三通,還要戒急用忍,這不是把自己的比較利益丟到大海中去嗎?這不是很可惜嗎?執政者在拚經濟,在考慮兩岸政策時,是否亦應善用我們會中文的比較利益,增加我們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力。
(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