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21日接受訪問時,被問到若中國大陸侵台,美國是否會捍衛台灣時回答「對,我們有此承諾」,引發兩岸強烈反應,白宮立即澄清美國立場沒有任何改變。美國主要媒體對此有不同解讀,華盛頓郵報認為這是拜登又一次失言,紐約時報則認為這或許是拜登遊走「戰略模糊」灰色地帶之餘,對中國大陸展現的新威嚇手段。
北韓的朝中社報導,北韓外務省副相朴明浩譴責美國無端插手台灣問題,並稱北韓「將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霸權主義行為與朝鮮半島局勢聯繫起來」,繼續保持警惕、嚴密注視。
紐時報導,美國國會通過一九七九年台灣關係法時,拜登已是聯邦參議員,也參與立法過程,曾經訪台,不會不懂用字遣詞的細微差異。廿年前,時任總統布希曾說會「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台灣,拜登還投書華郵強調「美國沒有防衛台灣的義務」,他在投書中寫道:「談到防衛台灣這一點,保留使用武力的權利,與肩負防衛的義務,這兩者大為不同。」指責布希不注重細節。
華郵報導,大多數分析家相信拜登只是說錯話。台灣事務是高度敏感議題,美國小心翼翼維持四十多年的戰略模糊,鬆綁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拜登的發言反映出,華府或許有意透過較強硬的談話,警告北京不得輕舉妄動。
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哈斯認為,美國應該結束戰略模糊,轉為戰略清晰的時代已經來臨,更聰明的做法是,明白讓北京知道企圖犯台的經濟懲罰後果。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昨舉行研討會,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認為,拜登這麼說,不代表一定會這麼做,生存要靠自己,不能寄望別人的善意。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提出幾個需觀察之處,包括主張「戰略清晰」的學者為何沒有特別雀躍?為何白宮立刻發聲明澄清?為何北京未強烈反應?
民進黨立委許智傑昨天表示,希望有機會讓台美可以簽署安保條約,「把拜登總統的承諾條約化,用更強的力道嚇阻中國侵略台灣的野心」。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認為,這是美國對台政策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
本文轉載自2021.10.24「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