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由政府出資的國際影音平台「Taiwan+」正式開台,但此一標案,5月才由中央社拿下,四個月內倉促上路,立意雖美,卻有著內容不足、難以長期經營等疑慮,要走向台灣版BBC,道阻且長。
8月底,台灣首個面對海外觀眾的國際影音平台「Taiwan+」正式上線。借鏡BBC、NHK,Taiwan+預計以全英文為主,四年砸下58億,將台灣文化、生活、科技、經濟等特色,透過影音介紹給全球。
長久以來,台灣在國際上,總淪為兩岸議題下的配角;直至這次新冠防疫有成,加上半導體成就斐然,才讓台灣能見度大增。
然而,台灣向來沒有正式對外發聲的管道,許多台灣議題都是由國際媒體詮釋,難免因為對台認識不足,以及政治立場、國際利益上的考量而偏頗。因此,不少專家、學者都樂見Taiwan+的成立,把握時機向世界介紹台灣。
前NCC委員、現任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所長洪貞玲說:「每個國家都在想要怎樣去跟國際社會互動與溝通,」包含韓國、日本、越南、泰國、美國、英國等都有自己的國際頻道或平台。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