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西洋習俗中的愚人節。
對胡立陽而言,這天是令他最難過的一天。因為,他被董事會「通知」交出證券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的棒子,改任被外界指稱為「冷板凳」的基金會顧問。消息經證實後傳出,引起證券界相當多的議論。
說起胡立陽,國內的證券界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他。
證券明星
過去兩年來,他演講投資股票的次數超過百次。據估計,至少有五萬人以上聽過他的演講,而他一場演講一萬元的身價,堪稱業界之冠。
大眾傳播媒體一度也爭相報導他。他曾經在一天之內,同時出現在十餘家不同的傳播媒體上。在他的辦公室裡,「經常有川流不息的記者來訪問」,次數多到令他本人也記不清。
他也經常接到仰慕者的鮮花、信件、禮物和電話。每到一處演講,常有大群的聽眾包圍他要求簽名。投資人稱他是股市的「明牌」、「傳教士」、「教父」……,傳播界則形容他是證券「明星」。
他的著作「胡立陽股票投資一百招」從去年十月上市之後,短短兩個月就已發行六版,銷售數字一路「漲停板」,成為去年度暢銷書排行榜中的黑馬。
兩年前,國內股市呈現一片低迷,股價指數始終盤旋在千點以下。當時,胡立陽剛從美國回到台灣,國內沒有幾個人知道他。
兩年後,隨著股市風起雲湧,股價指數衝破三千大關,胡立陽在國內聲名大噪,幾乎集中了所有投資大眾的目光。一名投資人形容他,儼如「股市的代言人」。
國內股市的投資人口,從兩年前不到五十萬增加到目前的六十五萬。觀察的人指出,在這股投資熱潮中,胡立陽充分發揮了「推波助瀾」的效果。
這位三十八歲、曾在全世界最大的證券商--美林證券集團(Merrill Lynch)擔任過矽谷分公司負責人的投資專家,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迅速竄起,並使得他被台灣的投資大眾猶如「偶像」般的崇拜?
口才好,反應快
觀察者分析,胡立陽的口才好、反應靈敏、活動力強,再加上他具有國外豐富的專業背景,這些特點很容易讓他在同業裡被凸顯出來。
凡是聽過胡立陽演講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為他幽默、風趣、生動、誇張的演講內容絕倒。譬如,他把投資股票比喻作選配偶,要天時、地利、人和俱備,才能締結良緣。他建議投資人,買股票要設立三0%的獲利點和一0%的停止損失點,這種「進三退一」的道理,就好比一對男女在跳「布魯斯」。
「他能夠把一件很繁瑣的事情簡單化,」中華證券投資信託公司總經理胡定吾指出,胡立陽利用一套深入淺出的道理,把證券投資變得趣味化、平民化了!
長久以來,國內的股市頗受人詬病,評價相當負面。不僅制度不健全,投資觀念也不正確,股票漲跌往往被一些「作手」操縱,很多投資人經常弄得血本無歸。一般社會大眾對投資股票大多興趣缺缺,認為是「吃人市場」,沾染不得。
連續跑了十五年證券新聞,現任經濟日報證券組組長的金淼觀察,從前一般人操作股市與投資方式都是「土法煉鋼」,整個市場著重在「聽消息」,而非技術分析。大家一窩蜂「搶短線」,很少人願意做長期投資。
然而,胡立陽為投資人帶來了截然不同的觀念與作風。他不斷地教育投資大眾正確的投資觀念和方法,「揭開了證券市場神秘的面紗,使得社會大眾不再認為投資股票遙不可及。」胡定吾肯定地指出。
胡立陽告訴投資人,全世界的股票市場,都有「作手」存在,這是無法避免的現象。但是,投機客所能影響的股票,只是少數。它的「效力」僅止於短期,無法和長期大勢抗衡。只要投資人不斷充實投資知識,便不會輕易落入陷阱。
他也告訴投資人,買股票就和喝「XO」一樣,要慢慢淺酌,才能嚐出美味。暴飲就會大吐、暴賺就會暴賠。
買股票為增情趣
他建議投資人,買股票的第一個目的,是為了增加情趣。猶如探寶和遊戲,替生活帶來新奇和快慰。如果只是為了賺錢,就表示已經踏出了錯誤的第一步。
他更不時鼓勵投資人,只要具備正確的投資觀念和學習研判行情的基本技巧,就會發現國內股市好比金山、銀礦,淘金挖寶,任憑選擇。
他的這些論點,對於從來沒有碰過股票的人來說,相當具有說服力和吸引力。一名大學女生透露,由於受到胡立陽的影響,很多大學裡都成立了「證券研究社」,嘗試操作買賣股票。
自從上任證券基金會以後,胡立陽馬不停蹄地南下北上,到處巡迴演講(曾經有過一天五場的紀錄),不斷地透過各種媒體宣導證券投資的好處。使很多這輩子根本沒想到要買股票的人,紛紛加入市場。
「只要有任何一個人打電話給我,我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和他談上一個鐘頭。」他形容自己拚了命勸人投資,幾乎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依照胡立陽的估計,目前國內證券投資人口僅佔總人口數的三%,比起美國的二0%差距甚遠。一般說來,如果每增加一%的人口,則證券市場的股價指數至少可增加三百點。以這個數字看來,要發展國內的資本市場,遠景一片光明。
他十分自傲地說:「股票市場就是靠一股信心的匯合才能生氣蓬勃,很多人說我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
觀察者指出,MBA(企管碩士)出身的胡立陽,深諳管理學的「行銷術」,他利用各種管道「促銷」證券投資,同時也「促銷」了自己。
擅於掌握傳播媒體
「擅於掌握傳播媒體」,也使得他比別人獲得更多出名的機會。譬如,一次證管會召開不對外公開的內部重要會議,電視新聞記者卻能在事前得知,「適時」地出現,拍攝胡立陽講話的鏡頭。與他經常接觸的記者感覺,胡立陽是一個「相當合作」的採訪對象,同時也常常毫不避諱地主動炫耀自己的長處。
然而,他的這種作風,看在某些人眼裡,即認為難以接受,因此招來了一些批評。不滿他的人說他胡亂作秀、沽名釣譽,標榜個人英雄主義。證券界甚至傳出有人在排擠他。
回國以來一直擔任證管會顧問的胡立陽,去年七月竟然在事前毫不知道的情況下,突然遭到解聘。
此外,證管會一度認為他支領的薪水(月薪九萬元)過高,而在證券基金會的董事會中公開討論,要求減薪。
去年年底在國內召開的全國金融會議,原本也邀請他出席,但在會議舉行前夕,即將他除名,財政部的理由是「名單印錯了」。
雖然在短短的時間內創造出高知名度,但接近胡立陽的人即發現,他似乎並不得志。他身邊一位幕僚人員透露:「別看他外表意氣風發,但在董事會上卻得不到支持。」
基金會一名董事指稱,胡立陽狂妄自大,不知敬老尊賢,和董事會經常「意見不合」。這次推舉秘書長人選,胡立陽沒有獲得留任,他相信胡立陽的作風是關鍵原因之一。
接近他的人指出,胡立陽年輕、肯幹、衝勁十足,但因為鋒頭太健,樹大招風,難免惹人眼紅。同時,由於他作風洋化,自視甚高,說話直來直往,容易得罪人。「某些人看到他就搖頭。」一名業界人士指陳。
他經常在一些問題上與人針鋒相對。他曾批評證券交易所推動股票上市工作做得不好,不是光請人吃吃飯就可以了……。去年十月,國內股市狂飆,他亦公開指責政府用調整融資比率來干預市場,是不當行為,因此與證管會雙方弄得很不愉決。
一心要當吳鳳
胡立陽口口聲聲表示,他在美國受過最嚴格的訓練,要把這套方法在國內發揚光大。國內資本市場制度不健全,應該多學學「全世界公認最理想的」美國模式。「他經常向人提及,他在美國如何如何,台灣也應該如何如何,「言必稱美多」,但他那一套理論,在國內根本不適用嘛!」一名基金會人員不以為然地說。
也有人懷疑,胡立陽寧可放棄國外高薪回國,別有目的。例如,他大力鼓吹設立店頭市場、成立綜合證券商,就可能是在為自己鋪路。
胡立陽則辯稱,他是為所有的證券業者鋪路。他不可能鋪完路後讓別人走,自己反而去走田梗。
還有人說,自他回國這段時間,只顧著成天到處作秀,打個人知名度,對健全國內證券市場並沒有實質的貢獻。
他駁斥道:「我在外面免費勞軍,還有人嫌我歌唱得不好!」
胡立陽曾屢次向人抱怨,覺得自己並未受到重視。他一心想為國內資本市場獻策,可是回國這兩年,迄今「尚未接到任何一位財經首長的電話」。
自喻回國是為了替證券市場徹底犧牲奉獻、一心要當「吳鳳」的胡立陽,一直苦於自己沒有真正「表現」的機會。他毫不掩飾他的失望:「我覺得我在這裡好像無人理睬。」
他的父親、現任立法院議事組主任胡濤回憶,胡立陽從小就是演講、辯論好手,具有強烈的表現慾,個性好強不輕易服輸。胡濤不諱言:「他很想參與證券制度的決策階層,但卻一直打不進核心。」
胡立陽本人,也不否認他具有更大的野心,希望能坐到一個真正讓他參與國家證券政策的位置上。
他回憶自己在民國七十四年回國參加國建會,聽到很多長官苦口婆心的希望留學生回國服務。在座的人,拍手的拍手,叫好的叫好。「當時我心裡就想,不要裝了,有本領就真的回來,不要光唱高調。」他說。
那時候的胡立陽,年僅三十五歲,在美林公司已經坐上一般人五、六十歲才能爬到的位置,收入豐厚、生活優渥。當別人還在為生活拚命,他卻早已嘗到什麼是「有錢的滋味」。「到了那種地步,你就會對人生的追求改變方向。」他說。
因此,他決定回國,希望做一件「比賺錢更有意義的事」。
然而,事情似乎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順利。他雖然得到了很多的掌聲,卻也同時得到了噓聲。投資大眾喜歡他,證券界卻不支持他。
有人說,胡立陽是個理想主義者;也有人把他比喻做離不開觀眾和喝采的藝人,下了舞台之後,常常會有茫然的失落感。
當年一手促成胡立陽回國服務的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長黎昌意認為,胡立陽具有相當強烈的使命感,而他始終相信國內資本市場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他一心希望在這裡找到歸屬感,」與胡立陽私交甚篤的黎昌意觀察。
然而,他的朋友們擔心,胡立陽的個性在講求「黃老之術」的中國官場裡,會成為阻礙他發展的絆腳石。「我也勸他收斂點,看他成天橫衝直撞的,怎麼會不得罪人?」胡立陽的中學老師、現任國科會秘書室主任吳德風惋惜地說。
不久之前,一度流傳胡立陽準備競選立法委員。也有人猜測,他將不會久留在基金會顧問的職務上,而轉往企業界發展。
對於這些說法,他並不否認。「我回來就是想替整個資本市場創出一個制度,但是,他們(指財經官員)不給我機會。」既然第一志願走不通,他只好選擇第二志願。「我堅信一個原則,人生苦短,發現此路不通,就趕快調頭,絕對不要走死路。」
有掌聲,也有噓聲
「我想通了,很多事不是「一加一就等於二」,我現在什麼都不在乎,我已經三個月不接受採訪,每天報紙寫你一百篇也沒有用,沒有一個人用你,什麼都是假的!」重重地吐了一口煙,胡立陽頗多感慨與無奈。
眼前的胡立陽,似乎正處在相當強烈的挫折中,他承認這種感覺令他尷尬,過程也很彎扭。但是,他並未死心。
「所幸,今天我站在舞台上,接受的掌聲大過噓聲,只要掌聲不斷,我要堅持唱下去!」環顧四周掛滿的獎牌和有關他的新聞剪報,胡立陽的語氣,有感悟,也有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