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防疫生活,全台餐飲業外帶外送盛行,讓國內紙容器用量暴增。然而,這些用過的紙容器,能夠回收再製的比例卻偏低,儼然形成新一波的「垃圾危機」!
位在新北市的久泰資源回收中心,卡車剛從社區運來大批紙容器、再由工人進一步細分,老闆吳基正望著卻心煩,「說真的,紙容器價格低到可憐、重量又輕,賣不了多少,根本不夠工錢!」
近來因應防疫升級,全台餐飲業外帶外送盛行;部分縣市還一度限水,為減少用水,而利用一次性餐具,更讓全台紙容器使用量暴增。
然而在疫情下,回收商作業困難、人力愈加吃緊,中大型業者如久泰,還能應付紙容器。但小型業者、第一線個體回收戶,乾脆不碰這門賠錢生意,寧可將紙容器混入一般垃圾、送入焚化爐,讓整體垃圾量有增無減。
過去被外媒肯定為「資源回收資優生」的台灣,為何碰到紙容器卻沒輒?《遠見》深入分析紙容器回收,發現存在著新、舊三重危機夾擊。
舊難題〉材質複雜回收者少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