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世界排名第2的日本網球女將大坂直美,因長期飽受憂鬱症之苦,最後宣布退出本屆法網,也震撼體壇。而她成為最新一期《時代雜誌》的封面,並首度對外揭露這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
年僅23歲、拿下四座大滿貫的大坂直美(Naomi Osaka)在法國網球公開賽首輪勝出後,拒絕接受賽後記者會,遭到罰款1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41.5萬)。對此,澳網、法網、溫網及美網更發表聯合聲明表示,若大坂直美未盡到受訪義務,未來恐遭到禁賽。
「事實上,自 2018 年美國公開賽以來,我一直飽受憂鬱症之苦。」大坂直美事後在透過推特寫道,為了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不願在賽後接受採訪。每次媒體的提問,總讓她陷入懷疑自己的狀態。
— NaomiOsaka大坂なおみ (@naomiosaka) May 31, 2021
不正常,沒關係!大坂直美:你永遠無法取悅所有人
大坂直美以<'It's O.K. Not to Be O.K.'>為題,寫道:「人生是一場旅程!但在過去的幾週,我的旅程走上一條令我出乎意料的道路。卻也教會了我很多事,並幫助我成長。」
當她以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為由,最終決定退出法網。其中不乏有支持、批評聲浪。對此,她提及自己學到「你永遠無法取悅所有人!」的一課。在她短短23年的生活裡,自己所記得的世界,現在已經出現分裂。
「我以為我們幾乎可以同意,我們每個人都是人,都會受到感受和情緒的影響,」也接續說道,也許我的行為讓某些人困惑,因為他們認為感受和情緒是和比賽無關的。
但對我來說,他們是相互重疊的。這也是為什麼我把他們放在一起談論的原因,並也自白:「我本來就很內向,不喜歡引人注目;而我總是試著讓自己為我認為正確的事情發聲,但背後往往得承受極大的焦慮作為代價。」
「賽後記者會已過時!」喊話重視運動員心理健康
對於媒體採訪,她也首度正面回應,表示自己近年來給新聞媒體的採訪時間,都比其他球員給得都還多。她並強調,「我一直很享受與媒體間的關係,以及過去進行多次深入、一對一的訪談。我也總是試著真誠地、發自內心地回答。」
但在我看來,運動員對媒體的信賴和尊重是相互的。就我的觀點,(並不代表每個巡迴賽網球運動員的觀點),賽後記者會的形式本身已經過時,急需更新。而我相信減少主體和客體的對立,以更對等的方式,會讓記者會變得更有趣、更愉快。
「也許我們應該賦予運動員,能夠在極少數情況下從媒體審查中,獲得精神休息的權利,並確保不會受到嚴格的制裁。」她也積極為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喊話。
繼游泳名將「飛魚」,大坂直美也成為體壇心理健康倡議者!
文末,大坂直美也表示,雖然作為運動員心理健康的倡導者,對我來說仍然很陌生,也沒有確切答案。但我確實希望能讓大眾理解不正常其實也沒關係,談論心理健康也是可以。
在隧道的盡頭通常都會有光!
她非常感謝曾獲23枚奧運金牌的游泳名將「飛魚」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鼓勵我說出來,可能挽救一條生命。如果這是真的,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
早在2012年,「飛魚」菲爾普斯在倫敦奪下奧運金牌後,就曾公開自己患有憂鬱症。表示再多的獎牌和勝利,都無法阻止他有的憂鬱和自殺的念頭。他也率先成為體壇最重要的心理健康倡導者之一。
先前《彭博》報導引用國際奧委會研究就指出,約有33%的運動員,曾在運動生涯中面臨心理健康的問題,包括沮喪、焦慮、飲食失調,以及過勞等情況。
墨爾本大學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教授、長期研究菁英運動員的心理健康議題的珀賽爾(Rosemary Purcell)指出,「運動員的心理健康需求和身體健康需求同等重要,」尤其是,處於運動生涯巔峰的職業運動員。主要他們多半無法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同時更承受外界的嚴格審視和龐大壓力。
社會傾向認為運動員不應該公開傾訴自己的軟弱,應該要以身作則,預期運動員要符合堅強等特質,這點在日本尤其明顯。珀賽爾也進一步表示,如果能讓更多像大坂直美這樣的運動員,勇於談論自己的脆弱,勢必能幫助更多曾經或正經歷精神疾病的患者去汙名化。
未來,法網等四大滿貫會否積極正視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改善賽後記者會的形式等,這些都是未來能持續關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