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竹科人讓藝術融入生活

林美姿
user

林美姿

2003-01-01

瀏覽數 18,200+

竹科人讓藝術融入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3 / 1月號雜誌 第199期遠見雜誌

週五的夜晚,在新竹科學園區,有聲有色。抖落一身疲憊的竹科人,開始他們的心靈之旅。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地下一樓,響亮俐落的跺步聲、翻飛的舞裙,白天裡幹練的竹科人在此幻化成熱情的佛朗明哥舞者;園區旁一個寧靜社區裡,一群團員脫掉襯衫,換上T恤,正渾然忘我,合奏著振耳欲聾的熱門音樂,他們也是竹科人。

竹科人,白天是科技人,夜晚是藝術家。台積電人力資源服務處處長商大曄說,「別以為竹科人是很呆板的,其實這兒臥虎藏龍,在工作之外,他們也是業餘的藝術家。」

十多年來,新竹科學園區內的高科技產業,創造了科技奇蹟,讓台灣成為電腦、半導體的世界重鎮。現在他們不滿足園區只是一個科技重鎮,也不滿足於只是不眠不休的工作狂,或是永不停歇的機器人,他們正在塑造一個新的文化城,一個結合科技與文化的新竹科。

從企業到個人都有這樣的共識,也在一步步實踐。2002年11月30日著名的瑪麗亞.西娜若(Maria Serrano)佛朗明哥舞團來台,首演不在台北,而在新竹。台積電包下了兩場專場,準備犒賞員工,兩場都爆滿。台積電員工關係部副理陳育美說,「台積電希望每年至少引進一項國際級的藝文活動,因為員工有強烈的需求,也可以讓竹科人不用再往台北跑。」

財力和人力都雄厚的台積電,主動和新竹市立文化局合作,只要有國際級的藝術文化團體願意到新竹表演,台積電就包下兩場,以保證票房的作法,讓更多的藝術團體可以落腳竹科。

這個策略形成三贏的局面:藝術愈來愈接近竹科人,國際級一流的藝術表演,就像英國國家廣播(BBC)交響樂團也可以下鄉到新竹演出,不只是竹科人享受得到天籟,在新竹的鄉親也同樣受惠。

企業和個人合力塑造文化城

企業的努力之外,不少人也默默在付出,一點一滴灌溉地區的人文藝術活動。台積電副總執行長曾繁城從1996年開始,一直私人贊助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在新竹誠品舉辦藝文講座。

剛結束的「認識莎士比亞的戲劇」講座座無虛席,不少參加的學員還是副總經理級的高階主管。莎士比亞和半導體或晶圓代工都沒有關係,但曾繁城認為「更多人文的陶冶可以讓自己做一個更完整的人。」

一步步地耕耘,竹科逐漸展現不同的文化風貌。五年前的竹科,在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祕書長郭珊珊眼裡,「真的沒有什麼人文」,現在許多企業開始舉辦各種藝文活動,像友達光電將每年的2月到5月訂為公司的文化季,為員工安排各種豐富多元的講座和活動。友達光電職工福利委員會主委陳勝榮指出,這一方面是考慮員工需求,一方面也可以塑造公司形象。

所以崑曲名家余秋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藝術家李國修、蔣勳和席慕蓉等奔波往來新竹和台北之間,不吝惜提供竹科人一場場品味藝術的饗宴。

有的企業協助引進外界的藝術活水,也有企業在地播種藝術的種子。竹科的「文化地標」──智邦藝術基金會,就座落在園區內,是園區第一家以藝術為主題的藝廊,重要的外賓來到竹科都會拜訪這裡,體驗一下和高科技廠房截然不同的氛圍。

優雅的空間設計加上畫廊的文化氣息,這裡是智邦員工在午休或是工作煩悶時最佳的心靈停泊港,有的人還會帶客戶到這裡來參觀,順便談談生意。悠閒的氣氛更容易讓人彼此溝通。智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羅淑宜指出,基金會的成立就是為了讓竹科人在工作之外,能夠擁有更多的心靈活動。這兩年半下來,有不錯的成果。

導覽人員剛開始時,常會聽到一些外行的發問,但現在好的畫展很容易引起共鳴。參觀的人,不論是在園區內或園區外工作,問的問題都愈來愈專業。工作時拚命努力的竹科人,晚上依然出席在咖啡廳舉辦的讀書會,也不會嫌累。

讓藝術融入生活

讓工作忙碌的竹科人可以更方便地接觸藝術,是智邦藝術基金會在園區內設立的初衷。有些企業則更直接把藝術帶進工廠,帶進辦公室,讓員工能夠不用出門,就可在潛移默化中領略藝術之美。

像台積電在五年前,利用三廠寬敞的走道闢出「陽光藝廊」,一邊是大片的落地窗,陽光沒有任何的遮攔,一邊的牆上展示著畫作和攝影作品。這條當初臨時起意改造的藝廊,位在作業員搭交通車必經路徑上,陳育美說,「上下班走來走去,要看不到這些畫都很難。」

現在陽光藝廊推廣到台積電各廠。冬天的時候,從落地窗灑下的陽光溫暖了每一位坐在窗邊聊天賞畫的員工。因為員工反應佳,台積電更進一步在最新興建的十二吋晶圓廠內,規劃了一個專業的藝廊空間,讓藝術有更大的揮灑舞台。

藝術親近生活的例子還有午餐音樂會。這一年來,不少幸運的竹科人吃中飯是含著藝術下嚥的。去年10月一場由台揚、聯電、應用材料、華邦等多家高科技公司合辦的企業午餐音樂會,就鼓勵員工利用午休時間享受藝術。以往台積電也會配合節慶在中午午餐時間,請藝術團體到餐廳表演。「有的員工愈聽愈有共鳴,還自己跑上台獻唱,」陳育美說。

藝術的陶冶是人文修養,也是紓解壓力的方式之一,更可以促進員工向心力。像友達光電去年文化季有一場果陀劇團的演出,公司希望藉此帶動團隊的氣氛,所以當天設計成互動式的表演,「結果員工的情緒真的很high,達到了促進員工凝聚力的效果,」陳勝榮說。屏風表演班有一次還在台積電演出的中場,幫一位準備當場求婚的台積電員工串場表演,效果同樣令人動容。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許多竹科的高科技公司內部調查都顯示,員工很需要藝文活動。台積電去年原本準備只辦一兩場大型藝文活動,沒想到員工都擠破了頭,所以後來每季都辦,愈辦愈多,讓親朋好友都可以一起來。陳育美說,「讓員工感到愉快,工作會更起勁。」

從竹科社團的多元化發展,也可以窺見竹科的文化轉變。從早期以球類為主的運動社團,到現在各類不同的社團林立,像友達光電最大的瑜珈社,華邦最大的韻律舞蹈社,慧智的元極舞社,還有旺宏的養生社、台積電的生態觀察社等。

社團凝聚了興趣相同的各路人馬,許多以往單打獨鬥的業餘藝術家,現在有了更多的同好,進而衍生為在地的表演團體,他們穿梭在竹科內外,增添了當地更多的藝術色彩。像竹科有開過畫展的世界先進工程師林崇漢,也有致力於客家文化推廣的華邦協理張致遠,現在更有竹科人自組的業餘「頑筑舞團」,熱門樂團「無理取鬧樂團」,常受邀在新竹的各項活動中表演。

不做橡皮,要做海綿

友達光電瑜珈社社長呂淑宜,一開始是因為想健身才籌組瑜珈社,現在瑜珈社的社員不只是在公司尾牙表演,還到過新竹護城河,甚至遠征到台北演出。她說,這突顯了「竹科人要做就做到最好的特性。」

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焜耀一直鼓勵員工「不要做個硬梆梆的橡皮,要做個柔軟的海綿」,所以公司經常鼓勵員工多運動,也多參與人文活動。呂淑宜說,社團招生一點都不困難。特別是製程和研發部門的人因為工作緊張,所以參與更是踴躍。

產品研發處專案副理葉春霖,當初參加瑜珈社是因為脖子酸痛,心想一直貼膏藥也不是辦法,所以就來學瑜珈。現在每天睡覺前自己做一些動作,會睡得很好。他說,「竹科人可不是天生的工作狂,大學時代大家也都是玩過來的,現在是因為工作的時間長,同事晚上也湊不齊,所以比較難玩得起來。」

因為公司即將成立佛朗明哥舞社團,更讓他有機會重拾大學最愛的社團活動──跳舞。他說,現在終於可以不用再回學校和學弟學妹一起練舞,在公司也可以找到同好了。

藝文活動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轉換心境。竹科第一個佛朗明哥舞的學習團體,是由應用材料、工研院和思源等公司的女性員工發起的,這種熱情的舞蹈,對每天緊張度日的竹科人是個調劑生活的良方。

一位學員說,有次白天被老闆刮了一頓,晚上跳舞時,她想像老闆的臉就在她腳底下,隨著強烈奔放的節奏,她用力踩著舞步,後來老師還誇她那天的舞步特別帶勁。跳完之後,心情豁然開朗,不好的情緒一掃而空。

有人愛上佛朗明哥舞卻是因為「這是聰明人才學得起來的舞,」另一位學員說。

上課時,她們個個神情專注;下課後,她們還會自動搜集相關的文化資料,或是觀看錄影帶或電影,深入瞭解舞蹈的精髓。最近她們正加緊練習,準備在今年的公司尾牙中大展舞姿,舞遍全竹科。

已經是新竹街頭音樂的活躍份子之一的「無理取鬧樂團」,是由從前在大學時代就參加吉他社、熱門音樂社等音樂性社團的六位成員所組成。儘管現在他們一個個成了行政管理師、行銷業務員或工程師,音樂還是他們的最愛。

工作之餘,他們在新竹市的週末音樂饗宴獻聲,也在車站廣場、聖誕節或尾牙的場合演出,還成立了網站。雖然團員常要犧牲睡眠時間,但沈浸在音樂的快樂,支持著他們不斷走下去。

由業餘變專業

執著的業餘藝術家甚至可能棄科技,全心投向藝術的領域。台積電內部流傳一位藝術家的故事。在製造部門曾有一位深藏不露的工程師,有一次參加美國一項畫展得獎,一盆署名美國總統柯林頓致贈的花籃送到了台積電,公司的收發人員以為有人惡作劇,最後查到真有其人,而這位工程師後來也因為傑出的繪畫技巧,被法國羅浮宮聘請去修繕古畫。

從事高科技業是眾人豔羨的職業,但是也有人為了藝術就是「藝無反顧」。例如台積電目前有氧拳擊社團的老師就是從前德?的女工程師,現在已辭職,專心教導有氧拳擊。

第一位將佛朗明哥舞蹈引進竹科的藝術工作者林志遠,也曾經在一家科技公司擔任採購工作。畢業於台大機械系,取得賓州州立大學工業工程碩士的林志遠,原本可以在待遇和環境都穩定的公司裡慢慢等待升職。可是每年都要親自去一趟西班牙拜師學藝的他,在公司請假不方便的情況下,決定放棄「永遠作一隻工蟻」,全心全意去逐夢,希望有朝一日成為台灣首位佛朗明哥舞的專業男舞者。

現在每週五他往新竹跑,不再是為了採購。曾為科技人的一分子,他希望帶動竹科佛朗明哥舞的風氣。

他說,到竹科教舞比在台北辛苦得多,往返的路程就要花很多的時間,但是可以為竹科的藝術風氣盡一分心力,他覺得是非常值得的。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學院有一個學生參訪團曾拜訪台積電,一位學生向接待人員表示,他以為要參觀的廠房只不過是比較高科技一些罷了,沒想到它是「這麼不像工廠」。

風城的竹科,不只是颳著冷颼颼的風,它正飄起日愈濃厚的藝文之風;風城的竹科,也不只是工廠的聚落,一群同時擁有科技專業和藝術心靈的人,正努力為它塗染更豐富的色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