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海外台獨的三條路線

任孝琦
user

任孝琦

1988-04-15

瀏覽數 20,000+

海外台獨的三條路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5月號雜誌 第023期遠見雜誌

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之後,謝雪紅、廖文毅先後逃往香港;次年,二人合組「台灣再解放同盟」,並於九月一日,以七百萬台灣人的名義,向聯合國提出一份請願書,建議台灣由聯合國託管,然後再由全民投票決定台灣的前途。

這就是一般所稱海外台獨運動的濫傷。

四十年來,海外台獨運動給政府帶來相當程度的困擾,但不可否認,由於熱心台獨運動者對理論和行動路線的見解過於分歧,領導權又總是集中於少數人的手中,以致派系林立,內鬨不斷,始終無法建立起足夠的群眾基礎,真正威脅到國民政府。

海外台獨派系林立

從理論和行動路線的角度,台獨大體可分為幾派:

(一)激進暴力派--這一派是正宗的台獨。一九七0年代末期以前,以「台獨聯盟」為主;八0年代初,分裂為主張以暴力革命實現社會主義的「台灣革命黨」、「台灣民族民主革命同盟」,和主張以恐怖活動推翻執政黨後,仍然實行資本主義的「台獨聯盟」兩派。

「台獨聯盟」素以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台灣共和國為職志。據台獨出版的書籍「風起雲湧」中指出,最早期的「台獨聯盟」所努力的方向,是促請國際強權干預,以達成全民自決、獨立建國的目標。

但是眼看國民政府絲毫不受影響,且日益壯大,許多台獨運動者開始產生嚴重的挫折感,覺得如不以武力革命手段,無以達成建國目標。

一九六三年一月的「台獨聯盟」機關報「美麗島」社論,就充分反映出這種心態上的轉變。該文說:「下一步是什麼呢?需要經過一場島內革命,才能達成我們的目標嗎?」

七0年代,台獨運動深受國際恐怖集團的影響,認為暴力行動可以達到動搖執政黨根本、宣傳本身力量、鼓舞內部士氣等多重功效,因此漸漸確立暴力革命的路線。

一九七二年,「台獨聯盟」另一機關報「台獨月刊」公開鼓吹暴力行動:「台灣人民在進行自救的過程中日沒有理由避免採取恐怖活動,也就是說,即使恐怖活動會擾亂社會,對一無辜民眾產生傷害,並可能被指摘為不道德,台灣人民也有權利使用。」

當時的「台獨聯盟」宣傳部長洪哲勝雖然曾因過於強調社會主義暴力革命路線,而遭到張燦鍙的整肅,但是一九七九年,張氏又禮聘他回到「台獨聯盟」,擔任副主席。

台獨踏上暴力路線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三年間,是台獨恐怖活動的最高潮時期(見表)。原因是台獨暴力革命路線一方面受到「美麗島事件」、陳文成事件、林義雄家人謀殺案的刺激,一方面張燦鍙和洪哲勝復合,加上主張暴力之許信良、史明先後赴美推波助瀾。

「台獨月刊」和許信良的「美麗島雜誌社」曾先後發行「台灣人民獨立自救手冊」和「都市遊擊手冊」,教導讀者如何組織群眾,運用罷工、罷市、示威等手段,製造社會不安;如何製造、放置燃燒彈,破壞電源、水源、工廠、機械、建築物,引發社會動亂;並鼓勵讀者閱讀、分送、傳回台灣。

然而暴力革命路線畢竟不能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台獨聯盟」始終無法擴大群眾基礎(其盟員據估計約在三百人左右),更與其他主張採取溫和路線的台獨運動者重生嚴重的分歧。

(二)人民自決派--此派以「台灣基督徒自決協會」為主幹。由於主其事者均為由台赴美的長老教會「南派」牧師,因此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關係密切,經常互為呼應。

一九七一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國是聲明」,主張台灣人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一九七二年,黃彰輝、魏瑞明等牧師即在紐約成立「台灣基督徒自決協會」,主張「台灣前途由台灣一千七百萬人民自行決定」。

一九七七年四月,黃彰輝等人在紐約召開二口灣人權自決大會」;七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主張「政府採取有效措施,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人民自決是天賦人權

從宗教的立場來看,「自決」主張只是天賦人權的一部分,不應被解釋為台獨主張;問題是,「台灣基督徒自決協會」曾加入「台灣獨立建國聯合陣線」,其負責人又多半同時是「台獨聯盟」盟員,這個組織也就始終被視為台獨運動的一支。

由於基督教在美國具有相當深厚的歷史背景和影響力,宗教自由尤其為美國人視為不可侵犯的領域,因此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和海外「台灣基督徒自決協會」聯手出擊,確實產生相當程度的海外宣傳效果。

(三)以壓力促使國民黨改革派--目前此派以「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和「世界台灣同鄉聯合會」(簡稱「世台會」)為主。由於他們並未明確主張台灣獨立建國,也就難將其定位為台獨組織。

但是這一派中部分組織的負責人多為各台獨組織的會員,如「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歷任會長、大部分中央委員及「世台會」歷任會長均是「台獨聯盟」的積極、活躍盟員,且其在公開場合的言論並不避諱以和平手段爭取民主,以達成最終獨立建國的理念,因此很難洗脫其親台獨的政治色彩。政府也一直視其為台獨運動的外圍組織。

「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成立於一九八二年,其努力的方向一方面是以外交手腕,在美國展開國會遊說:一方面是支持台灣本島的反對力量,如民進黨,希望在內外的壓力下,促進國民黨的改革。

39週年慶特別企劃,訂遠見還能帶走行李箱、咖啡機等好禮!

這個組織由於公開主張的立場和手段比較溫和理性,且結構和運作健全,因此發展迅速,目前大約有七百名會員,其中多為海外台灣人中產階級。

溫和路線形象較好

「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擁有華府附近一家旅館,是海外台灣人社團中唯一有固定財源者;且其形象較好,舉行募款餐會或演講等活動時較有號召力,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台灣人政治組織。

「世台會」正式成立於一九七四年,名義上結合了「全歐台灣同鄉會」、「全美台灣同鄉會」、「日本台灣同鄉會」、「巴西台灣同鄉會」和「加拿大台灣同鄉會」等五個地區的同鄉會,事實上它只是一個結構相當鬆散的組織;各地區、城市分別組成的同鄉團體更未必奉之為正槊。

以「全美台灣同鄉會」為例,全美各地台灣同鄉會有上百個,但是向「全美台灣同鄉會」繳會費的不到五分之一。而全世界的台灣同鄉何止數十萬,出席「世台會」年會者不過二、三百人。

令國民黨頭痛的是,「世台會」會務為「台獨聯盟」分子所掌握,其實際群眾基礎雖不大,畢竟名義上代表了為數眾多的台灣同鄉會,對政府形象有相當的殺傷力。

台獨的派系分分合合,除了因主其事者對理論和行動路線的見解不同外,個人為爭取領導權而結怨更是常事。

台獨運動,特別是走激進路線者,往往帶有濃厚的秘密組織色彩,少數人掌握了會員名單和經費,日久當然產生領導權的競爭與磨擦。

廖文毅在返台之前,曾擔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九年,以致引起辜寬敏、王育德等人的不滿,認為人事不公,並自組「台灣青年社」,與之分庭抗禮。

「台獨聯盟」的張燦鍙也是主席一當就是十幾年,因此造成多次的內部分裂。其外交部長王能祥退盟,與郭雨新合組「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洪哲勝退盟,自組「台灣革命黨」時,均曾公開在台獨刊物上指責張燦鍙剛愎自用,且一手遮天,帳目不清,以致會務無法拓展。

領導中心常生嫌隙

另一個例子是,由於台獨運動的政治和經費資源有限,在人力與財力上均佔優勢的「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就遭到其他組織的嫉羨。

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後,美國立刻出現非「台獨聯盟」者組成的「民進黨海外組織」,和「台獨聯盟」成立的「民進黨後援會」,雙方互爭島內資源。

一九八六年二月,「民進黨海外訪問團」赴美時,台獨內部更鬧出海外捐款落入私囊的醜聞,以致部分民進黨高幹有與海外組織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之嘆。

事實上,在一九七七年以前,海外台獨組織雖然號稱有島內組織、分部,而其實除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和海外「台灣基督徒自決協會」可算得上有所呼應之外,其他團體對台灣的政治反對分子並無直接的幫助與影響。

一九八四年以後,國內政治風氣漸漸開放、自由,海外台獨為配合國內的政治訴求,已不在公開場合宣揚暴力革命。海外採取溫和路線的台獨外圍組織,更與民進黨合作密切。

民進黨成立不久,即派遣龐大的海外訪問團出國,以建立良好的公共關係。近一年來,雙方甚至在訴求目標與行動上都有結合的趨勢,例如民主聖火長跑、台灣人返鄉運動及主張人民有公開討論台獨的自由等,均是海內外採同步進行方式,向國民黨施壓。

然而畢竟海外台獨自有一套獨立建國的理念,這種堅持了四十年的理念,並未因時移勢轉而消失。張燦鍙、彭明敏、許信良等人在近期都發表了堅持獨立的意見。「世台會」會長李憲榮在今年一月二十八日甚至說:「民進黨中央級的政策不明顯,……大家應監督民進黨,不可使其抹殺台灣獨立的呼聲。」

海外台獨人士希望影響國內政治走向的企圖已很明顯,民進黨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擺脫海外台獨組織的壓力,走出自己的路來,將是它未來的一大挑戰。

謝雪紅素描

「昨天要利用我,我是天上的神仙;今天不利用我,我就變成地下的魔鬼。」--謝雪紅論中共

謝雪紅,本名謝飛英。一九00年出生於彰化,父母早亡,家中赤貧。二十五歲留學莫斯科,兩年後返台,成立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

地下工作的生涯

謝雪紅為從事台共地下工作,曾先後經營書店、酒家,作為掩護。台灣光復後,她在台成立台灣解放同盟,並協助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書記蔡孝乾,在各地組織地區工作委員會。

二二八事件中,她組織學生軍,在台中發動武裝革命。事敗後潛往香港,成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次年,與廖文毅在港合組台灣再解放同盟。二人決裂後,她投奔北京。

一九四九年,她當選中共政協委員,並擔任中共婦聯會執行委員、青聯會副主席等要職。一九五八年遭整肅後失蹤。一九七一年逝世。一九八0年中共為其平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