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東西民情文化大不同!三種「人與人的連結」,恐讓封城破功

林士蕙
user

林士蕙

2021-05-28

瀏覽數 31,900+

限定文章為訂戶專屬,『 訂閱遠見 』將開通無限瀏覽!

封城時間一長難免引起疲乏,根據國外經驗可能出現三大破口,成為政府防疫挑戰。(圖為德國街頭提醒民眾戴口罩的標誌)達志影像
封城時間一長難免引起疲乏,根據國外經驗可能出現三大破口,成為政府防疫挑戰。(圖為德國街頭提醒民眾戴口罩的標誌)達志影像

本文出自 2021 / 6月號雜誌 抗疫持久戰,開打!

依照各國經驗,封城模式簡單分成三種,而因為當地民情差異的影響,要因應的挑戰也大致上有三種:歐美人無法停止派對、中日韓無法停止辦公、印度與東南亞則禁不了宗教活動。

5月中,當雙北市長接連宣布進入三級警戒,平日人潮洶湧的信義區百貨商辦區,瞬間變空城,讓人深深感到台灣民眾防疫上的超強執行力。

不過,當封城時間一長,難免引起疲乏,破口會從哪裡湧現?根據全球各國施行封城已一年的經驗,以及各國民情文化的差異,有很大關係,政府因應挑戰的方向也大不同。

歐美〉熱愛社交,難控管私人聚會

歐美地區民眾的人權意識相對高,也注重休閒生活的品質,再怎麼防疫,派對還是不能少。因此,在封城時間,歐美政府在控管民眾舉行私人聚會上,可說是吃足了苦頭。

旅居荷蘭的台灣人陳幸萱指出,以荷蘭去年的經驗來說,封城措施和台灣類似,是因應疫情升溫逐步變嚴:一開始先封餐廳酒吧;再來是限縮私人社交的聚會人數。不少熱愛自由的荷蘭人,往往是見招拆招,未必聽從政府勸導。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

訂《遠見》送西堤餐卷2張 特價 2,880 元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