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文學沈淪,是板塊整體陷落。過去我們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卻沒講「前浪死在沙灘上」,文學死了,從前的年代不會復活。
過去,一本普通的書,一上市就賣一萬本,好的暢銷書賣十萬本,現在只有一千到三千本,出一本書沒有成就感,也沒有什麼影響力。
我曾形容出版像電影上片下片,每本新書都有檔期,但現在我更悲觀,現在出版像芭蕾舞表演,新書發表會上朋友來祝福,鼓掌送花,芭蕾舞表演過了,就完了。
問題不是市場飽和。日本人平均每年讀二十八本書,台北人每年讀四本,台北市以外地區,每年每人只讀兩本書,如果台灣可以達到日本水準,出版仍大有可為。
可悲的是,我們影響不了不讀書的人。
歐洲國家很小,文化力量卻很大,聖彼得堡這麼窮,連坐公車都人手一冊,閱讀已是習慣,是血液裡的東西,但在台灣,不僅可有可無,有些人甚至就是不讀書。
不穿鞋子的人永遠不穿,有閱讀習慣的人,永遠只有小眾,文化到了這個地步,真的很恐怖。(隱地口述/楊永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