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棵芒果樹本來都不結果,老樹爸爸來了,它又開始結滿芒果,不過都被鳥吃光了,」木柵動物園義工馮麗珠,爬上綠意盎然的小山坡,指著可愛動物園區旁、已經昂然矗立一百二十五載、腰圍粗達三百五十公分的老芒果樹,開心地述說屬於這棵樹的故事。
甫獲今年台北市政府文化獎,目前也是動物園義工的廖守義,正是馮麗珠口中的「老樹爸爸」。動物園中的芒果樹,原本寂然地經歷日落星沈,是老樹爸爸發現了它的故事,並傾聽它的故事。
老樹,正述說著生活與文化的故事。
文山區高家,原本是動物園所在地的地主,土地經徵收後,老芒果樹也劃編在動物園區之內。然而,動物園的主角是動物,這棵樹的故事沒有演出的舞台,寂然地在山風中,凝視著熙來攘往的遊客。時間對於老樹,已經沒有意義。
尊重樹是基本人文關懷
然而有一天,老樹爸爸來了,要聽老樹的故事。高家耆老再一次回顧家族的歷史,老芒果樹也再一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七年前,老樹爸爸為芒果樹歡度一百一十八歲生日,有蛋糕,有彩帶,高家的子孫也再次團聚在這棵陪伴他們長大的樹下。現在,在動物園裡導覽的義工,經過這棵樹,都要說說它的故事。
老樹爸爸認為,樹,可以教導人謙卑。一棵樹,最高可以超過四十公尺,最老可以千年,最粗可以二十餘人環抱。仰望這樣一棵樹,人類實在渺小,尊重每一棵樹,是基本的人文關懷。
今年六十歲的「老樹爸爸」廖守義,住在六張犁山腳下,生活中處處有樹。窗外,就是蓮霧樹、芒果樹、印度橡膠樹、尤加利樹;在山上散步,有一棵非常美的烏,深淺濃綠的菱形葉片,隨風款擺,在陽光下流瀉出溫柔的波浪。
廖守義探訪發現台北市復興南路台灣大學入口附近、新聞研究所左邊步道,一棵烏在校園裡向學生招手,原來正是老地主王厝家人所種。
在步道小徑旁,烏之外,還有朴樹及魯花樹。這三棵風頭大樹,從前擋風遮雨,守護著王家,現在則守護著台大學子,但是,已經幾乎沒有人認識它們,更不知道它們的故事。
許多人小時候的記憶,常常離不開大樹。炎熱的午後,在大榕樹下乘涼、吃冰、講古,扯著榕樹鬚鬚盪鞦韆,是快意單純的享受。廖守義觀察,在很多小土地公廟旁,總有一棵大榕樹,也許因為廟小,格外需要大樹襯托。在農業社會,土地公廟旁的大榕樹下,往往是新聞交換、人們聚集之處。
最愛台灣欒樹
老樹爸爸廖守義曾是國小老師,八年前離開學校「進修」(他不認為是退休),全心投入發現老樹、守護老樹的工作。北二高木柵隧道口旁山上的薑母瘤老榕樹,是1841年高氏家族所種,當時並立碑紀念。老樹爸爸說,透過瞭解一棵樹是何人所種,何時、何處、為何而種等小故事,也就瞭解人的故事。
水泥叢林的台北市,其實也有獨特的樹的故事。
台灣欒樹是老樹爸爸的「愛樹」(最愛之樹)。小時候,住在台北市舟山路的廖守義,常和媽媽一起散步,當時台大地質所附近有許多台灣欒樹,隨著四季變換風貌。老樹爸爸認為,以台灣欒樹為路樹的敦化南路,是台北市最美的路。天涼了,黃色的小花飄落,紅色的果實跳動,葉子飾以咖啡色、灰色的色彩,實在令人讚歎不已。
仁愛路上的菩提樹,則是落葉滿地,踩在其上,伴隨著沙沙的聲響;中山北路的樟樹,也走過人間繁華的歲月;圓山附近的楓香樹,葉子有著淡淡的香氣,拾一葉片,細細搓揉,一縷楓味,在心間留香。
在山林荒徑間,在市井塵囂中,一棵棵老樹默默地守護人們的生活,但人們似乎聽不見它們的聲音。撫摸著木柵動物園內老芒果樹粗糙的、充滿歷史感的樹皮紋路,老樹爸爸廖守義真實而純樸地述說人類與樹木互動的故事;這條路雖然孤單,但有老樹相伴,老樹爸爸並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