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失業浪潮席捲全球

楊聲
user

楊聲

2002-12-01

瀏覽數 12,200+

失業浪潮席捲全球
 

本文出自 2002 / 12月號雜誌 第198期遠見雜誌

全球經濟低迷,尤其是在美國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以後。經濟不景氣帶來的最大衝擊之一,就是失業率攀升。根據過去幾個月公布的一些統計數字顯示,丟掉飯碗的人數,不僅在亞洲的台灣、香港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有大幅增加的趨勢,就連美國和歐洲也籠罩在同一陰霾中。

美國「有線電視網」在11月5日引述勞工部的資料說,美國10月份的失業人數,比前一個月增加了五千人,達到5.7%,而領失業救濟金的勞工,總數已超過三百六十萬人。儘管小布希總統11月初在賓州哈瑞斯堡舉行的共和黨大會上宣稱,美國的經濟基礎十分堅實,他也不諱言,10月份就業人數下降,是個不容輕忽的「問題」。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2001年的經濟衰退已成過去,但許多丟掉工作和就業不順的人卻不以為然。

加州聖荷西矽谷的一對年輕夫婦,曾是電腦科技人員,年薪12萬美元,住豪宅,經常遨遊海外,家裡雇用清潔婦,幾乎每晚都上館子。可是好景不常,隨著景氣變壞,一年半前夫婦倆雙雙遭到解雇,成了臨時工,搬到只有十七坪大的公寓房子安身,連房租1045美元,也得向父母借貸才能支付。太太瑪琳目前幫人照顧智障者,丈夫葛雷茲則充當代課老師。兩人的薪水加起來,年薪約3萬5000美元。瑪琳感慨地說,「好日子過完了,認命吧。」

台灣的情況有點類似,甚至更嚴重。據《聯合報》發自高雄的一則消息透露,許多經理級、主管級的人士找不到工作,而接受勞委會南部職訓中心輔導,到加油站觀摩學習加油、洗車等技能,有些人希望在麥當勞餐廳或大賣場裡,找到一份差事。

股市經紀人變侍者

美國近兩年來的失業浪潮,來勢洶洶,首當其衝的,是年輕人和中年人。在經濟繁榮時期,這些聰明幹練的員工是天之驕子,前途看來一帆風順;他們領高薪和享有優厚的紅利,出手闊綽,購買昂貴的房子、汽車以及度假旅遊。

但是風光不再,很多人現在覺得自己已成了失落的一代,擔心賺錢的好時機一去不復返。許多二十出頭的小伙子,正面臨著養家活口和償還抵押貸款的窘境。中年人的壓力更重,有些華爾街股市經紀人,放下身段,到酒吧或餐廳當侍者。

1990年代末期,經濟開始轉壞,許多年輕的員工遭辭退,因為公司必須節省開支,並騰出空缺,安插那些以前被視為「過氣」的人員。

青年人的工作機會減少了,老員工卻暫時逃過一劫,仍保有飯碗,甚至有些退而復出,重操舊業。不過,這些銀髮族還留在職場的理由,並非完全出於自願,而是因為股市重挫,退休金縮水,亟需另闢財源,以解決生計問題。

五十五歲的亞歷山大就是一例。去年4月他自西屋公司退休,一年後,股票大跌,賠了大筆錢,只好重出江湖,到一家生產消費品的公司當廠長,但薪水比以前足足少了三成。

美國的一些公司比較樂於雇用高齡勞工,主要是看中了他們的豐富經驗和穩定性。據統計,五十五到六十四歲勞工的就業率,不但未減,反而從去年的65.9%上升到67.2%,而同一年齡層的婦女勞工就業率,也從51.7%增加到54.4%。不過這也許只是個短暫的現象。

在台灣,四十五歲以上的中高齡勞工,並沒有那麼幸運。行政院勞委會不久前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開發策略,是以召募新人為主,達47.95%,能善用中高齡勞工者,僅占4.06%。

資方之所以不願意雇用四十五歲以上的中高齡勞工,是因為他們技術不佳、服從性低、薪資過高,以及退休金等考慮。這種認知難免陷入以偏蓋全的窠臼,值得商榷。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失業引發更多社會問題

無論如何,工作不好找已成為全球的問題,為失業所苦的人,也不限於某個特定年齡層或學歷的高低。上個月底,台電招考一百八十七名新進員工,報考者竟多達二萬六千餘人,錄取率僅0.7%。此外,台北市環保局招聘數十名垃圾清理工,也好幾千人應徵,其中不乏擁有學士、碩士學位者。

失業帶來各種社會問題。例如,偷竊、搶劫、詐欺和自殺案件,急遽增加。有些民眾繳不起健保費,而借用別人的健保卡去看病就醫,出現了「一張卡,全家用」的怪現象。歐、美國家的勞工,甚至把失業問題遷怒於外國移民,以致經常發生嚴重的排外事件。

人浮於事的情形,存在於各個行業。美國外交部門今年較早時舉行了一項徵才考試,結果來了三萬一千人,達去年的兩倍。僧多粥少,充分凸顯了經濟不振的窘境。

最近一期的美國《Business Week》分析,企業為轉虧為盈,勢必進一步裁員,而使得失業問題變本加厲。

前面提到的華爾街經紀人,是年輕或中年勞工慘遭解雇的鮮活例子。證券公司於今年的裁員幅度,比1987年股市崩盤時更深、更廣。估計到年底時,將有15%的證券從業人員被迫走路,留下的空缺,可能要幾年後才會補齊,而加入這一行的,將是一批新人。

華爾街並不是年輕員工的唯一傷心地。曾經出現一片榮景的資訊科技業,由於資本支出緊縮,今年不考慮增聘人員。以前大量湧入科技和電訊公司的年輕員工,現在也都戰戰兢兢,深恐飯碗不保。

青、中年勞工受害最深

為什麼在美國這一波失業潮中,青、中年勞工會成為受害最深的一群?其中一個理由是,在經濟繁榮期間,他們的加薪幅度比高齡員工大,雇用他們較不划算。同時,年輕員工不諳公司體制,未與客戶和顧客建立起良好的個人關係,在景氣低迷時,這種關係尤其重要。一家經紀商的老闆說,此時此地,每家公司都不想用新人,寧可選擇老鳥。

失業普遍存在,有工會組織的行業,如重型製造業、航空公司和電話公司,年輕資淺的員工,往往成為第一批被開刀的對象。全球性的海外代工生產,也引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紐約有家電腦公司,最近裁撤了五百人,大部分是年輕的編碼和程式人員,他們的工作都流失到印度去了,因為在開發中國家找人代工,成本遠較低廉。獲得公司留用的,反而是些年紀較大的軟體系統設計師。

《Business Week》透露,在名列前茅的三十家商業學院中,今年的畢業生只有70%找到了差事,比上次經濟大衰退時還低。而哈佛商學院的2002年應屆畢業生中,有兩成迄今仍在四處求職。院長克拉克悲觀的預期,明年的情況不見得會好轉。

為了提振國內經濟,防止失業率持續上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任葛林斯潘在11月6日宣布調降利率兩碼,但成效如何,有待觀察。

除了美國、歐洲,台灣和其他亞洲地區的大批失業勞工,也都在苦撐待變,引頸企盼春天的第一隻燕子早日出現。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