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美國消費物價連三個月下跌,一年之後,美國人感覺物價變貴了,3月的消費物價,比去年同期整整高了2.6%,也比2月高了1.7%。
《經濟學人》指出,這樣的增幅,是2009年以來第一次看到。
當年,美國剛要走出金融危機,因此增加的物價,其實是回補金融危機的物價,這一次,美國逐漸從疫情走出,物價高升是否也是同樣的「基期效應」?
《經濟學人》可不這麼認為。美國就業復甦跡象明顯,短短時間內,已有超過一億多人接受疫苗接種,這些民眾都迫不及待上街消費。3月的物價漲幅雖然跟油價上升有關,但就算不計食物和能源後的「核心消費物價」,仍是呈現上漲。
其中,服務業反彈的跡象最明顯,旅館價格比前一個月足足高了4.4%,而在通膨指數中占比巨大的房租,也同樣呈現漲勢,這也讓部分經濟學家擔心,基期效應加上經濟復甦,很可能會讓通膨指數在5月上看5%。
本文未完
歡迎登入閱讀
歡迎登入閱讀
雜誌訂戶登入可無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