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TFT-LCD和DRAM有「錢」景嗎?

洪淑珍
user

洪淑珍

2002-11-01

瀏覽數 15,250+

TFT-LCD和DRAM有「錢」景嗎?
 

本文出自 2002 / 11月號雜誌 第197期遠見雜誌

10月份連著三、四個交易日,茂矽電子的股票每天都是跌停板作收,股價剩不到新台幣6元,同時,原本已經購買茂矽公司債的投信公司也急著出清,以免踩到地雷。一時之間,茂矽落難,人人唯恐走避不及。

股價暴跌,對於原本財務吃緊的茂矽等於是雪上加霜,逼得董事長胡洪九不得不召開記者會澄清,茂矽債務並不像外傳有200億元那麼多,大約100多億元而已,而且是明年5月才到期,茂矽有信心能夠償付。

儘管公司派喊話,股價仍然跌勢難止,相當程度反映了投資人對於茂矽及整個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業的疑慮。個人電腦的需求,今年以來一直都處於低檔,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美國美光(Micron)、德國英飛凌(Infineon)與台灣業者又拚命生產,售價幾乎跌到成本邊緣,各家廠商差不多都在賠本生產,這情況很難一下子改善。

力晶半導體總經理蔡國智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指出,「短期內超額供給不會減少,因為如果業者不做,死的更多,大家只好拚命生產、儘量賣,能賣多少算多少。」

大把砸銀子,營運大起大落

蓋一座DRAM 8吋廠大概15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為520億元),最先進的12吋廠則是870億元以上的投資額,由於建廠與機器折舊費用非常高,生產線一上線,就得不停地生產。這種特性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產業也有,以韓國、台灣業者積極投資的五代廠來看,每座耗費350億元,比老式的三‧五代廠足足多出200億元。

「TFT-LCD和DRAM都是台灣的錢坑產業,生產設備愈來愈進步,為了維持競爭力,降低成本,公司不得不一直砸錢投資,但是從他們成立到現在,你把每年營運數字加起來,得到結果是虧損的,」港商匯豐證券分析師廖明正表示。

南亞科是台灣最大的DDR(倍數資料傳輸)DRAM製造商,營運情況和競爭對手相比,相對穩定。翻開南亞科於證券交易所網站登記的資料,前年賺了15億元,今年預計賺45億元(8月份調降財測後的新數字),兩年好不容易有60億元入帳,卻被去年一年96億元的損失通通吃掉,還倒賠了36億元(表一)。

茂矽的情況更糟,最近三年只有2000年獲利21億元,去年則是大幅虧損將近200億元,今年預計繼續虧76億元。

再看全球TFT-LCD市占率排前三名的友達,去年損失67億元,跟前年18億元的獲利相比,有如天壤之別,今年雖然公司原本預期可以賺143億元,可是截至上半年為止,達成率只有42%,再加上面板價格第四季起大幅下滑,友達已經把今年獲利目標大幅調低到60億元。展望明年,超額供給的情況繼續惡化,外資券商如日本野村、所羅門美邦、華寶和美林都已經預估友達、華映等面板廠商明年將會虧損。

野村證券亞洲區硬體研究主管李柏彥分析TFT-LCD產業的投資報酬率,「長期來看,這個行業的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為10%,表示投資人十年才能賺回一個投資額,不算好投資。」

台灣只有兩家DRAM業者也不嫌少

至於DRAM,大起大落的情況更是明顯。「1995年太好,大家賺翻了;1997年第一次不景氣,大家沒有警覺心,還是大幅擴充產能;2000年景氣又好起來,力晶那時候光是一個月就可以賺上十幾億;可是到了2001年市場逆轉,一直到現在大家還是跌得鼻青臉腫……,台灣廠商歷年結算起來都沒有賺到錢,」蔡國智的臉上由神采飛揚到歸於平淡,訴說著DRAM市場的興盛衰落。

供需失衡、價格下跌的困境至今仍然不見起色,產業整合(consolidation)、大公司合併弱小對手只是早晚的問題而已。10月時,英飛凌突然宣布與茂矽終止合作關係,引起了業界一片震撼,連帶造成茂矽與茂德股價重挫,原因是雙方的合資公司茂德不能再拿到英飛凌最新的製程技術,英飛凌也不向茂德買產品了(合約終止之前,茂德48%的產出賣給英飛凌,42%給茂矽,剩下一成由茂德自己處理。目前英飛凌持有茂德29%股權,茂矽擁有茂德37%股權)。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英商法興證券研究部副總裁劉思儒談到茂德與茂矽面臨的窘境,「英飛凌授權給茂德的技術只到0.11微米,下一代的技術怎麼來?茂德如何建立自己的銷售管道?台灣所有DRAM廠商的財務問題,以茂矽集團最危險,將來茂矽有沒有能力獨立支持茂德?情況看起來不是很樂觀。」

分析師的質疑,反映在股價上就是大幅走低,過去半年來,茂矽跌掉三分之二,代表投資人如果花100萬元買進茂矽股票,六個月後只剩下34萬元,落後南亞科和整體大盤的表現(表二)。

茂矽倒是不認為這次事件對茂德有多大衝擊,茂矽副總經理張東隆告訴《遠見》雜誌,「雙方合約結束表示茂德沒有obligation(義務)再把產能保留給英飛凌,茂德將有更大的技術自主權,不見得是壞事,而且茂矽會繼續全力支持茂德。」

茂矽的說法引起許多不同意見,業者和分析師指出,財務狀況不健全、不具競爭力的公司遲早會被趕出市場,蔡國智認為,「台灣只有兩家業者也不嫌少。」(市場上共有五家:力晶、南亞科、華邦、茂德、茂矽。)

調降財測的壓力日增

 亞證券資深分析師吳裕良講得更坦白,將來只有力晶和南亞科兩家可以存活下來。力晶上個月和日本Elpida Memory(NEC恩益禧和Hitachi日立的合資公司)結盟之後,等於有了日本大廠撐腰,不必擔心將來沒有訂單;南亞科也有大股東台塑集團支持,客戶以戴爾電腦(Dell)、惠普(HP)等國際大廠居多,售價比較穩定,而且南亞科計畫今年與英飛凌合蓋一座12吋廠,將來取得英飛凌先進製程不是問題;至於華邦,董事長焦佑鈞已經公開說過,華邦正朝著非DRAM產品努力,DRAM不是主力產品。

和DRAM產業一樣,TFT-LCD也面臨著整合的壓力,友達、奇美電子、中華映管、瀚宇彩晶和廣輝當中,以彩晶最不被看好。分析師表示,彩晶目前兩座廠都是老舊的三代廠,競爭對手大多則是四代廠,如果明年主流產品如業界預期的,由15吋增加到17吋,用三代廠的技術根本不能切17吋面板,不符合成本效益,彩晶很難維持競爭力。「這個產業比的是誰的氣長,誰撐得久就可以活下來,現在看起來,彩晶最容易被併,」廖明正指出。

彩晶不認同分析師的看法,彩晶會計處處長張經漢說,「我們承認產量沒有比別人大,可是兩家公司合併與否,看的不是只有產能而已。」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科技產品市場,由於美國經濟前景不明,以及可能向伊拉克開戰,消費者不想花錢買東西,企業也不願意投資,使得美國市場的面板需求非常冷淡,就算面板價格自第二季高點開始,跌幅已經超過兩成,需求還是上不來。奇美電子副總經理許庭楨點出了市場的情況,「整個大環境不佳,大家第三季以來都很保守。」

景氣不好,馬上反映在業者的獲利能力,10月份華映和友達剛調降今年全年純益目標,降幅達64%。分析師認為,華映不會是唯一的受害者,其他三家面板廠商正面臨同樣調低財測的壓力。

技術、資金、產能是關鍵

不只今年前景不看好,明年改善的機會也很小,台灣各家業者都有興建五代廠的計畫或是已經動土了,明年就可以有產出,加上韓國的三星與LG集團的五代廠都已經開始生產,可以預見的,超額供給只會繼續增加,對價格形成更大壓力。

「去年最慘的時候,每家廠商都賠錢賣,那時候價格最低還有190美元,不過現在市場上最悲觀的看法是明年售價可能掉到150美元,無可避免地,將會衝擊到獲利,」李柏彥指出業者明年必須面臨的挑戰。

需求上不來,供給成長又停不下來,DRAM和TFT-LCD業者能否繼續在激烈的市場上競爭,蔡國智認為關鍵因素有三個:技術能否再繼續推演?財務扎實嗎?產能能否持續增加?蔡國智表示,技術愈先進,愈能降低成本,產品平均售價也能賣得比較高;現金流入增加表示公司有入帳,財務情況愈好,愈能挺過不景氣的風暴;先進製程的產能愈多愈好,有助於提升盈餘。

回顧台灣發展這兩個產業,從默默無聞走到世界第三與第一的地位,誠屬不易。景氣熱絡時,帶來大量財富與就業機會;需求差的時候,股市投資人和公司高層、員工的股票下挫,幾乎都是套牢,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斷拿大把鈔票出來投資?產業的希望又在哪裡?「二十幾年前,美光的老闆是賣洋芋片的,但是現在卻成了全球第二大的DRAM公司……,如何在過程中逐漸扎根、壯大,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力晶賣給投資人的,就是未來獲利前景的夢,」蔡國智道出了每家業者的目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