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明光電是台灣唯一、全球前三大的薄型光碟機廠,在總經理簡貞介帶領下,在短短四年內,迅速擠下日商TEAC與南韓LG,躍升世界第三名。在今年8月27日以210元高價掛牌上櫃後,股價也曾飆上300元。究竟簡貞介有何魔力,可以帶領廣明創造2002年每股盈餘超過12元?
簡貞介是國內最早投入光碟機研發的人,同時也是創業高手,光寶(建興)、廣達(廣明)的金雞母催生者。在源興光電事業部三年,建立起建興(1998年底,源興光電事業部獨立成為建興)全球前三大的光碟機廠地位;轉戰廣明三年,又建立起薄型光碟機全球第三的寶座。簡貞介在光碟機領域的戰功彪炳,讓他獲得「台灣光碟機教父」的稱號。
簡貞介家住新竹香山,每天都要開一百多公里的車程,不到清晨七點,就會到桃園蘆竹的廣明上班。從工研院開始,十八年來,簡貞介都是最早上班的人。
簡貞介當年進入工研院電子所,是從技術員幹起。1991年,簡貞介接下光碟機開發計畫,也開啟十多年的光碟機研發之路。
十多年前,台灣對光碟機的研究是一片荒漠。簡貞介只好以國外光碟機為師,到電腦賣場買光碟機回來,與現任廣明研發處副總經理何世池拆解光碟機,分析內部的機構、電路、光學設計,參考國外光碟機設計,逐步建立起晶片組、馬達、光學讀取頭、光碟片的關鍵零組件設計能力,並技術轉移到鴻景、嘉祥、聯發科技等公司。「台灣光碟機的技術,幾乎都從我的團隊出來,」簡貞介笑說。
要做就做最難的,拉大距離
廣明在成立初期,就鎖定技術門檻最高的筆記型電腦專用薄型光碟機。「因為要做就要做最難的,才能拉大與競爭者的距離,」簡貞介說。
但原先規劃六個月內完成第一代型光碟機的開發,卻花了十個月才完成。簡貞介解釋,由於薄型光碟機要內建於筆記型電腦中,抗震、低噪音、低耗電的技術障礙極高,光碟機一故障,無法直接拆下來維修,必須整台電腦送修。
堅持技術自主,是廣明能獲筆記型電腦大廠信賴的原因。簡貞介指出,國內光碟機研發團隊大都等待聯發科的晶片組,再拿聯發科公版(光碟機晶片組的解決方案)去改良與量產。而廣明第一個機種都自己開發,第二個才向聯發科拿晶片組。
研發背景出身的簡貞介,放手讓研發人員嘗試使用新的零組件設計產品,從CD-ROM(唯讀型光碟機)、DVD-ROM(唯讀型數位影音光碟機)、CD-RW(可複寫型光碟機)及COMBO(複合式)都是廣明開發的,而且產品良率高達98%以上。2001年,廣明出貨兩百萬台薄型光碟機,拿下全球市占率7%(全球市場需求量三千萬台),今年預估出貨量四百萬台,可望搶下15%市占率,並準備搶下全球第一寶座。
簡貞介分析,去年日本是全球第一大薄型光碟機製造國,市占率達70%,其次是韓國20%,台灣不到10%,但未來日商在面臨成本及韓國競爭壓力下,將釋放大量代工訂單至台灣,因此薄型光碟機明年成長潛力看好,台、日、韓的市占率將變成五十比四十比十。
除了薄型光碟機外,廣明也積極研究高毛利汽車用光碟機,搶攻每年超過五千萬台的車用光碟機市場。「只要是光機電整合的項目我們都會注意,」簡貞介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