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情勢劇變,讓2025年將踏出校園的學子們不免憂心忡忡,紛紛困惑自身在校所學,能否順利接軌未來?當傳統金融業逐步轉型為金融服務業,更朝金融科技業發展之際,業者也在苦思如何培育出實力堅強的金融專才? 過去長期負責台灣金融人員的教育及訓練,並主導玉山金控人力甄選、培訓,擬定人力策略發展規劃長達16年,玉山人資長王志成如何洞悉產業未來、推動人才升級?
在新冠疫情混沌未明、國際交流中斷、科技模組轉換等變化下,讓企業「組織韌性」更受重視。這象徵一家公司或企業在遭逢快速變革的環境,能否敏捷因應的軟實力。而數位轉型與人才培育,就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未來的金融環境,仍會以「創造美好生活」為使命,而且會更接地氣,讓民眾使用金融服務時,能像用水、用電一般,既安全、便利,又有溫度。
金融圈三大轉變,融入生活體驗
這般夢想要實現,金融服務必須透過API串聯,提供使用者在生活場景中,端到端過程(end-to-end process)的體驗。而如此嶄新的生態圈,也將帶來三個新轉變:
1.新的基礎設施:
以完善的雲+網+端,可跨國界瞬間串聯,讓金融服務可以透過手機等行動裝置而無所不在。
2.新的跨業即時合作:
經由跨業相互導客、無縫接軌,讓買賣交易、收款付款及金融服務三環鏈,在異業間更即時、緊密結合,發展各種新的商業模式。
2020年7月,玉山便推出「行動付款通」服務,電商業者可透過API串接行動付款通,消費者結帳時只需透過行動銀行App指紋或密碼認證,就能付款,不需要輸入轉帳帳號及金額。
3.讓資料成為新的生產要素:
以科技做為加速器,AI結合大數據分析和應用,成為企業創造營收及價值關鍵的要素。透過資料可呈現「比顧客更了解顧客」的智能化服務。
例如,未來顧客進入玉山行動銀行App,即可透過AI智能推薦,獲得最符需求和使用情境的金融服務,量身打造專屬體驗。
由於金融業朝向金融科技業(金融專業知識+科技能力)發展,為了對接趨勢,玉山多年來致力打造多元專才團隊,並把人才培育視為長期的投資。
過去金融人才只要摸熟相關的專業知識,即可輕易滿足顧客所需,然而,金融商業模式變化劇烈,如純網銀、各式小微金融服務崛起,以及大環境突如其來的影響,如COVID-19,也牽動向來穩定運作的金融產業。
琢磨三大面向,育才、攬才齊步走
有鑑於全方位金融人才養成不易,玉山在「產學合作」「人才培訓」「留才攬才」三大面向琢磨頗深,更推動許多創新變革。
首先,在產學合作上,透過推動週間及暑期實習計畫、大學資管專案實習、數金暑期實習、MIT實習計畫等,與十多位頂尖教授合作、實踐多元方案,深入校園打造聲量。
2004年6月,玉山金控也領先業界,成立「玉山人力發展中心」,針對每位員工,擬定完整的職涯發展路徑,從新人訓練、中階培育至高階經理人進修,給予不同階段的訓練課程,進而培育出符合企業、環境與個人期待的金融精英。
至於留才、攬才,亦是玉山人才升級策略的重點,透過完整獎酬結構、多元溝通管道(eHR留言板、人資長信箱、內外部查核與申訴管道),以及優於法令的產假、寶貝成長基金、健康促進方案等,強化員工福利、凝聚向心力。
此外,玉山設立多項「傑出人才獎學金」,鼓勵品學兼優的學生投入學習,厚植專業能力;例如呼應政府新南向政策,鼓勵東協優秀學生來台就學,開設「東協獎學金」,去年更因應疫情增設「護理人才獎學金」,鼓勵安心就學與臨床就業。
值得一提的是,玉山也攜手中研院成立人工智慧研發中心,共同推動金融科技創新,雙方結合人工智慧研發專長和數據應用實務,加速推廣人工智慧的發展,合力提升產業價值;未來兩年也將在促進研究交流、強化資訊產業價值及培育資訊人才等三大面向展開合作。
產業變化是經濟發展常態,科技快速進步,也讓各產業必須不斷創新、轉型,才能免於淘汰,金融業尤其挑戰嚴峻。
相信在眾人齊心努力下,每位金融從業人員都能展現獨特性、練就好身手,進而在未來的金融舞台上嶄露頭角、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