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串流當道!好萊塢面對疫情只能延後檔期、犧牲票房

中央社
user

中央社

2021-02-12

瀏覽數 22,400+

圖/Unsplash by Erik Witsoe。
圖/Unsplash by Erik Witsoe。

好萊塢電影檔期過去一年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亂,觀眾對延後上檔習以為常。如今疫苗問世,戲院生意卻未明顯好轉,片商再度面臨電影繼續延期或淪為犧牲打的抉擇。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去年3月起肆虐美國,大量戲院拉下鐵門,好萊塢電影紛紛「避難」,檔期一延再延,或是放棄院線直接登上影音串流平台。

對華納兄弟(Warner Bros.)與迪士尼(Walt Disney)而言,放棄「狗狗史酷比!」(Scoob!)與「阿特米斯奇幻歷險」(Artemis Fowl)等中低成本電影票房收入,幫助串流服務HBO Max、Disney+以獨家原創內容吸引訂戶,符合商業邏輯。

但迪士尼去年9月將耗資2億美元的真人版「花木蘭」(Mulan)放上Disney+,訂戶額外付費才能觀賞,顯示忍痛犧牲美加票房收入的迪士尼仍想藉數位發行撈回部分成本。

華納當時在院線推出製作成本與「花木蘭」相當的「天能」(Tenet),成為疫情爆發後首部進戲院的高成本鉅作。在美國戲院生意慘澹的情況下,「天」片上映4個月後,美加累計票房約5800萬美元,遠不及海外市場的3億美元。

華納去年耶誕檔以院線串流同步模式推出「神力女超人1984」(Wonder Woman 1984),由於大量戲院停業,美加開映週末票房收入僅1670萬美元,與首集破1億美元的佳績有天壤之別,疫情對娛樂產業的殺傷力可見一斑。

華納兄弟提供。

華納兄弟提供。

上述3部大片檔期雖然多次延後,但至少都在2020年結束前亮相,與200多部「逃往」2021年的電影相比算是勇者。

歷經史無前例的檔期大洗牌,好萊塢在多國逐步施打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之際再度走到十字路口。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由於疫情短期內難降至令人安心的水準,米高梅(MGM)1月宣布已延檔一年的「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再度延期,從4月延到10月;暫定5月上映的「黑寡婦」(Black Widow)、「玩命關頭9」(F9)等大片是否堅持在戲院持續受防疫限制時亮相,將考驗其他片商的智慧。

華納去年12月提早布局,宣布「哥吉拉對金剛」(Godzilla vs. Kong)、「紐約高地」(In the Heights)、「沙丘」(Dune)、「駭客任務4」(The Matrix 4)等所有2021年上映的新片將在美國院線與串流平台HBO Max同步上映,棄守檔期的誘因有限。

迪士尼與環球影業(Universal Studios)分別有Disney+與加值隨選視訊(PVOD)平台當後盾,同樣進可攻、退可守。

索尼影業(Sony Pictures)、派拉蒙影業(Paramount Pictures)與眾多獨立製片商則欠缺影音串流通路。如想避免檔期大塞車,將中低成本電影播映權賣給網飛(Netflix)等串流業者是權宜之計,價值不菲的大片則依舊面臨延期或犧牲票房的難題。

本文轉載自2021.2.12「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