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要靠紅鏈加分?「和碩」童子賢結盟「立訊」的兩大布局!

毛凱恩
user

毛凱恩

2021-02-04

瀏覽數 43,250+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陳之俊攝影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陳之俊攝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電子大廠和碩,繼合併子公司機殼廠鎧勝,1月28日更引進中國電子廠立訊入股鎧勝的機殼事業。和碩、立訊聯盟儼然成形,曾說過「供應鏈不分顏色」的和碩董座童子賢,引進立訊,背後又是哪些策略布局?

去年8月13日,代工大廠和碩宣布合併上市子公司、機殼廠鎧勝。當時適逢中國代工大廠立訊收購緯創廠區不久,紅色供應鏈威脅論甚囂塵上,外界也高度好奇和碩的競合布局。

而當時對外宣稱「可能性都存在」的和碩董座童子賢,近日完成合併鎧勝後,終於正式出手、與中企「立訊」結盟。

1月28日,鎧勝才完成合併不到兩周,旗下營收規模達鎧勝28%的「日鎧電腦配件」就增資引入立訊。立訊砸下60億元人民幣(約合台幣260億)接掌日鎧,占53%股權,也將在五席董事會中指派董事長與2席董事。

蘋果執行長庫克(中)參觀立訊的蘋果生產線。取自立訊精密官網

蘋果執行長庫克(中)參觀立訊的蘋果生產線。取自立訊精密官網

和碩是世界第二大iPhone代工廠,也是台灣營收次高的上市公司(僅次於鴻海),與蘋果新秀立訊「結盟」自然引發市場熱議,而業內人士也點出和碩這次出手的兩大關鍵布局。

布局一:劍指iPhone13訂單

和碩本業專注電子代工,子公司鎧勝則力拼高毛利的機構件,試圖達成垂直整合。

鎧勝2013年掛牌以來,曾連三年賺超過一個股本。不過,iPhone機構件訂單競爭壓力增加,導致近年鎧勝營運動能下滑,2018、2019已連兩年虧損。

這次和碩合併鎧勝,再引入立訊聯盟,美系外資就點出,這次合資劍指iPhone13的機殼訂單。對和碩、立訊兩者來說,「能有更好的資源配置與垂直整合。」

布局二:讓現金流更健康

而另一家美系外資指出,這次採用增資引立訊入股的方式,有其稅務、保留現金的考量。鎧勝在過去五年,資本支出規模就占了和碩的37%。因此引立訊,能讓和碩有更健康的現金流。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該外資點出,留存現金,和碩更能聚焦印度、越南的擴展。

和碩去年已斥資6.4億元購置越南土地。至於印度,儘管同業緯創印度廠遭暴動洗劫,童子賢仍表示,不影響和碩印度布局進度,最快今年年底就有機會投產。

資策會MIC分析師廖彥宜點出,品牌客戶因2020疫情衝擊供應鏈,加緊要求代工廠轉移,再加上印度政府的電子製造激勵計劃(PLI)給予優惠,會是台、中、韓手機代工業者,前往印度設廠的原因。

全球手機出貨量,林讓均製表

全球手機出貨量,林讓均製表

和碩短空長多,不怕競爭

而和碩讓立訊分一杯羹,外資展望和碩後市,多認為短期有壓力、中長線看好。

一家美系外資,在本次和碩、立訊結盟後,考量和碩持股下降將影響營收,因而看衰近期股價表現,目標價 65 元。

但另兩家美系外資,也點出兩強合力拼高毛利產品、健康的現金流,對和碩是利多,因此也喊出81.5、88元的目標價。

業內人士則指出,目前雙方在機殼事業結盟、各取所需。不過,未來若立訊在電子製造(如iPhone代工)崛起,結盟的雙方也難免強碰、彼此競爭。

不過,也正如童子賢所說,「產業趨勢大過顏色選擇」!也看和碩如何與崛起中的立訊共舞,在競爭與合作間,發揮公司在供應鏈上的最大價值。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