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電視節目「美麗競技場」(Beauty Colosseum)來說,阪口由美(Yumi Sakaguchi)是最幸運的不幸者了。
去年開播的這個節目,每週由報名的觀眾當中,選出因為太醜而遭遇最悲慘的那個人,免費為這名「幸運兒」整型。阪口從小就因為長得醜,求學、求職的一路上備受嘲笑;最後她為家計淪落風塵,仍然因為長相醜陋而常被嫖客拒絕。
阪口悲哀的故事為她贏得免費整型的機會,醫師改造了她的牙齒、眼睛、下巴。面目一新的阪口不再出賣肉體,她現在快樂嗎?至少在一種情況下她還是會覺得很悲哀,那就是在她的男朋友說,他不會跟整型前的她交往的時候。「我一直希望人們注重的是一個人的內在,」她落寞地說。
泰國知名電視女演員蘇娃普拉迪(K. Suwanpradeep)沒有阪口變身成功的幸運。年過三十的她決定抽脂縮大腿,結果手術失敗,留下難以去除的大塊疤痕。蘇娃普拉迪決定和醫師法庭見,目前訟訴還在進行中,「現在我成了整型手術失敗的代表人物了,」她說。
在全亞洲、甚至全球,像阪口和蘇娃普拉迪一樣的女性、甚至男性,愈來愈多。她(他)們不是因為先天畸型而需要整型,也不是因為後天生病或受傷而需要整型,純粹是因為要變得「更美」而改變上天創造的容顏和身形,這股美容式整型風潮吹襲全亞洲。
美國《時代》雜誌指出,過去,亞洲因為文化因素,整型技術落後、消費能力較低,因此在美容整型的風潮上落後西方國家。但是現在,美容整型風潮正以空前的規模席捲全亞洲。
根據《時代》雜誌的報導,去年台灣進行了一百萬次的美容整型手術,較五年前成長一倍。在中國大陸,單是深圳一地就有數千家沒有執照的「美容中心」,以低廉的收費為人整型。
據南韓的整型醫師估計,南韓成年人約有十分之一接受過整型手術。南韓未成年的青少年也趕上這股熱潮,因為南韓整型的青少年和學生愈來愈多,多到讓原本對整型態度保守的父母也改變觀念,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上」,因此轉而同意、甚至鼓勵孩子整型。「父母要子女整型,就像要他們用功讀書一樣。家長們知道,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外表很重要,」漢城一名整型醫師沈亨伯(Shim Hyung Bo)說。
拜韓劇流行之賜
整型在亞洲從檯面下轉為檯面上的話題,部分拜韓劇流行全亞洲之賜。一個個由上天或整型醫師的巧手精雕細琢過的南韓美女明星,隨著南韓的電視劇、電影流行而風靡亞洲,同時也傳遞出南韓盛行整型,而且不諱言整型的訊息。在南韓盛名遠播的「整容街」(Apkujong)上那四百多家整型診所中川流不息的,有許多來自日本、香港、和台灣等地的旅客,使得整型已成亞洲的「顯學」。
在泰國,政府甚至還出面協助推廣外國人赴泰國進行整容觀光之旅,以拉抬低迷的經濟。像是位於曼谷的布隆格列德醫院(Bumrungrad Hospital),是一家設備媲美五星級飯店的整型診所,目前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是外國人。
南韓、泰國,甚至中國大陸,成為整型重鎮的另一個原因是低廉的價格。
例如在南韓,擁有機械博士學位的朴贊勳(Park Chan Hoon)在數年前辭去研究工作後,開了一家旅行社,專辦外國人到南韓整型兼旅遊的行程,以在日本整型一次的費用,到韓國可以包辦觀光、食宿、交通、整型的所有費用。
不只是亞洲盛行整型風,早亞洲一步發展的歐美地區,整型風也是愈吹愈烈。
根據美國美容整型協會(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的統計,去年美國約有八百五十萬次的整型手術(包括手術式的和非手術式的療程),較前一年成長48%,從1997至2001年成長了304%。其中最受歡迎的手術式整型是抽脂,最受歡迎的非手術式整型是注射肉毒桿菌(botulinum toxin或botox)。
肉毒桿菌可說是當紅炸子雞。今年4月中旬,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使用肉毒桿菌來消除皺紋,之前肉毒桿菌就因為使用方便(整個療程只要數十分鐘,每六個月注射一次即可),因此十年前就開始流行於美國部分地區的整型診所;今年肉毒桿菌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核准之後,製造商艾勒根藥廠(Allergan)就可以公開作廣告,可望更加普及。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指出,估計到2006年肉毒桿菌的年營業額可達10億美元(去年3.1億美元),有些人認為肉毒桿菌將成為媲美威而剛的暢銷藥。
亞洲審美標竿改變
美容整型風盛行,全世界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甘願皮肉受苦(若手術失敗,吃的苦更多、更久),改變上天賦與他們的容顏?
就亞洲而言,這恐怕主要歸因於美的標準改變,西方式的美逐漸凌駕東方式的美。大眼、高鼻、瘦臉、豐胸、長腿這些西方美的特徵,正是亞洲人在整型時希望醫師巧妙改造的模樣。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艾特考芙(N. Etcoff)曾說,「美的標準是漸進演變的。」而讓亞洲美的標準漸漸改變的背後黑手,恐怕首推大眾傳播媒體和流行文化。
《時代》雜誌指出,在好萊塢(電影)、衛星電視、麥迪遜大道(廣告商)等無情的轟炸之下,亞洲的審美標準已經大幅改變。亞洲人希望眼睛更大、鼻子更挺、胸部更豐滿,而這些並不是亞洲人的特色。
除了西方美盛行帶動亞洲整型風之外,還有其他的整型原因是不分東西,中外皆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崇尚年輕的文化當道,靠整型來留住青春的容顏。
崇尚年輕,中外皆然。日本一名美容造型師山本博美(Hiromi Yamamoto)說,「整個亞洲都受到一股年輕文化的宰制。我們也許會尊敬老年人,但是主導一切的是年輕人。因此老人想看起來更年輕,而年輕人想看起來更令人驚豔。」美國《Business Week》週刊也指出,就追求永保青春的虛榮心而言,男女兩性是完全平等的。
易容變身以追求年輕的表相之外,還有一些經濟性的因素促使人們整型,尤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因為工作的因素而放下矜持走進整型診所。
以美國為例,去年美國進行的八百五十萬次美容整型手術中,男性約占13.8%,較1998年的6.1%大幅提高。
這些男性為何整型?工作是一大關鍵。《Business Week》指出,整型的男性有很多是好萊塢的電影明星、企業高階主管,還有業務主管、訴訟律師等,這些人的「面子」對工作都很重要。
紐約一名整型醫師安泰爾(D. E. Antell)舉例,他的一名病人是一家公司的執行長,在公司股票上市說明會之前要求注射肉毒桿菌,這名病人解釋,「我的身體很好,但是我的臉看起來疲倦又蒼老,我擔心這可能會影響我們公司的股價。」
不論整型的原因是什麼,整型的風險畢竟不小。不久前紐約才有整型醫師因為手術過失而遭逮捕;而在一些法令不完備的亞洲國家,整型的保障更低,例如中國大陸、印尼等地。有些密醫甚至使用非法的材料和藥物來整型(如毒性極強的工業用矽膠),風險很高。
《時代》雜誌引述中國大陸報紙的報導,過去十年間,中國大陸有二十萬件控告整型醫師的訴訟案。
不論整型的原因是什麼,不論整型可能帶來的好處(自己的信心、別人的稱讚……)和風險,在考慮或討論整型之餘,是否還有精神拋開表相想一想:當一個人必須斬斷過去的一部分(南韓許多女學生整型之後,就把過去的照片銷毀),當一個人的面容、軀體已經改變,那麼在當下,你還擁有什麼是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