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任總統拜登提名財長葉倫,26日參議院正式通過任命;聯準會迎來拜登上任後首場會議,以及多家科技巨頭公布財報,他們都說了什麼? 《遠見》帶您回顧本週發生的財經要事。
國際經濟動態》聯準會:維持低利率、繼續力撐經濟
參院正式通過財長葉倫(Janet Yellen)人事任命案。成為財政部232年來首位女性首長。
葉倫將優先提升美國經濟。未來更會著重在「擴大經濟紓困規模」、「加強和聯準會(FED)合作」,並優先聚焦投資國內勞工與基礎建設等政策。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全球經濟今年成長率將反彈至5.5%。並預測今年美國經濟成長達5.1% ,將是1984年以來,最強勁的經濟復甦。
然而,世界銀行(World Bank)月初就曾警告:「美國聯邦政府用於救濟的支出大幅增加,使得美國債務水準飆升GDP的130%。」債務水準飆升、美國國內高失業率等,也都將成為葉倫面臨的經濟難題。
美國聯準會(Fed)進行今年首場會議,強調「維持基準利率逼近於零」、「每月持續購買1200億美元資產,直到美國經濟出現大幅進展」,並承諾「將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表示:「美國經濟的命運,將視疫情走向和疫苗接種進度」,目前整體經濟活動仍低於疫情前的水準,未來經濟前景仍不確定。
台股》車用晶片荒!代工業者:優先解決相關需求
台股失守15531點月線支撐,上週五(1/29)重挫277點,來到1萬5138點,,面臨「萬五」保衛戰。「護國神山」台積電週五跌破6字頭,最終收在591元。
為何上週台股如此震盪?「聯準會聲明暗示美經濟復甦放緩,且IMF警告金融機構過熱,修正風險上升等因素」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分析,使得美股3大指數走跌,跌幅超過2%,也導致亞股普遍下挫。
全球車用晶片大缺貨,導致汽車大廠福斯、奧迪等減產。德國經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日前致函台灣政府,希望提高車用晶片供給量。接連美國、日本也透過外交管道,向台灣求援。
「疫情影響下,市場對電子產品需求快速增加,加上5G晶片需求也變多」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因此,也使得台灣代工業者生產線超載,難提供更多量能給車用晶片。
在經濟部28日的邀請討論下,台積電、聯電、力積電,以及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業者同意「優先解決車用晶片需求」,以降低對汽車產業的影響。
而去年參與證券市場的人數,已達全國人口46%(1078萬人)。根據台灣集保結算所的資料顯示,台股去年新增股民數達67萬人,相較前年幾乎是近倍數成長,也是近10年來增加人數最多的一年。
科技財報解析》蘋果營收破千億、臉書:蘋果影響自家收益
美股27日重挫,三大指數跌幅超過2%。且道瓊指數更創下三個月來最糟表現。隔日,美股三大指數齊揚,法人指出,美股上漲雖有利台股連動。本週多家科技巨頭也陸續公布財報,像是微軟、蘋果、臉書,以及特斯拉。
微軟(Microsoft)最新財報(截至12/31)創下431億美元的營收。且是連續第14季實現雙位數增幅。其中Azure雲端運算服務表現最為亮眼成長50%。
其中,微軟「更多個人運算」(More Personal Computing)部門營收達151億美元,主要受惠於Xbox電玩的獲利。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人們待在家中工作、遊樂和社交比例提升,且去年美國電玩、遊戲機的銷售量,都創下空前新高。
蘋果(Apple)公布去年Q4財報,營收首度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不僅創下歷年新高,更重返全球最大智慧手機商地位。主要受惠去年蘋果推出iPhone 12,掀起近年最熱的換機潮,且新冠疫情間遠距辦公和教學提升Mac和iPad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穿戴式裝置、家庭與配件,像是Apple Watch、AirPods,以及高階頭戴式耳機AirPods Max都成為營收生力軍。未來可持續關注蘋果將在2024年推出電動車的消息,外界預期蘋果電動車研發將帶動相關供應鏈。
科技巨頭臉書(Facebook)去年Q4財報財報,當季獲利和營收皆超乎市場預期,營收達280億美元。主要受惠於新冠疫情提高用戶的線上活動,帶動電子商務和產品發展。
截至去年底,臉書旗下社群每月用戶人數已達33億人。臉書也強調,未來在變化多端的反托拉斯監管環境下,且蘋果iOS 14隱私規定變更,恐重創臉書廣告業務。(延伸閱讀:隱私權該交還給誰?臉書向蘋果發動文宣戰)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去年Q4財報表現不如預期,當季營收達107.44億美元,相較前年同期成長46%,且交車量超過18萬輛創單季新高。而特斯拉預期未來交車量可每年成長幅度達50%,其中成長速度需觀察整體產能、營運效能,以及相關供應鏈的產能與穩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