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病毒擴散、感染人數死亡人數節節上升,從英國、歐陸到美國和亞洲的日本,各國紛紛祭出新一波封城應對。
不過,對照去年,新一波封城對經濟的影響似乎小得多,真的嗎?根據《經濟學人》報導,無論是英國的經濟活力,德國的出口數字或是美國的就業數據,入冬以來數據都比去年春天封城高峰期良好。
主要原因是,政府和民眾已有心理準備面對封城;此外,歷經去年一年折騰,各國政策應對較佳、企業快速學習應變,這也是維持經濟數據不致太過難看的主因。
疫情初始的第一波封城,許多上班族採取遠距辦公,卻發現居家電腦老舊、網路頻寬不足等問題,大大影響工作效率。為改善這些問題,企業轉而大筆投資遠距辦公設備,去年3到10月,英國進口的筆電數量,足足比2019年高出20%。
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顯示,疫情改變了科技業的創新研發重點,轉而聚焦在幫助視訊會議、遠距互動更方便的科技。這也意味著,面對未來遠距上班需求大增,科技業在短短一年間已做好轉向準備。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