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創新,才有活水

吳若權
user

吳若權

2002-08-01

瀏覽數 16,550+

創新,才有活水
 

本文出自 2002 / 8月號雜誌 第194期遠見雜誌

因為全世界天候氣象的改變,各地都有缺水的現象。台灣地區久不下雨,加上水土保持工作做得不好,乾旱狀況尤其嚴重。每個人都期待豪雨大降甘霖,然而,每逢豪雨一來就氾濫成災。

欠缺活水,不僅是地理上的問題,各大企業也面臨同樣的窘境。創新的精神,對企業經營而言,就是活水甘泉。但是,大部分的企業主都忽略了這個很具癥結性的關鍵原因。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有機會訪問極多的企業領導人,詢問他們現階段可能面臨的經營危機。他們的回答裡提及,「全球經濟不景氣」「兩岸三通懸而未決」「網路公司泡沫化之後,新的電子商務環境尚未成熟」等。但我很驚訝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提及有關「創新」的問題。

即使我繼續請教他們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他們提到「做好準備,等待時機」「精簡生產及人事成本」……所有對策,也和「創新」這個概念無關。果真是「當局者迷」嗎?我很想找根刻有「創新」字樣的木棍,給他們當頭棒喝一下。

創新,附贈高昂的士氣

幾天前,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來訪。十幾年來,我和他曾經有兩度共事的緣分,一次是在惠普公司,另一次是在微軟公司。談到過去在這兩家公司服務的經驗,我們都感嘆,「對上班族而言,那是千載難逢的輝煌時代。」

回顧1980~1990年代的惠普,以講究創新的精神,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迷你電腦、電腦工作站、電子數位測試儀器、醫療監測儀器,還有他們到現在還引以為傲的雷射印表機。惠普不停地創新,不僅追過當時市場上的領導者,也讓其他競爭者望塵莫及。

創新,為企業帶來高成長的業績,也附贈給辦公室高昂的士氣。

當時惠普的辦公室裡,每天上、下午各有十五分鐘的「Tea Time」,內部稱之為「break時間」,公司鼓勵同仁在固定的時間休息一下,大家聚在一起吃點東西,聊聊天。如果有人「假認真」,休息時間仍俯案工作,不去員工餐廳參加聚會,很可能接到主管的勸告,「多把握團體溝通的機會,培養好的人際關係。」

後來,惠普併購了Apollo(阿波羅)電腦工作站;幾年後,電子測試儀器部門切割出去,成為獨立的公司;接著又和康柏電腦合併。接二連三大規模的企業組織變革,辦公室裡創新的傳統成為昨日黃花的座右銘,代之而起的卻是被裁員的恐慌氣息瀰漫四周。

再看看1990~2000年代的微軟。Office一戰告捷,系列產品成為電腦使用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比爾‧蓋茲躍居全球首富。和西雅圖企業總部一樣,微軟在全世界各地辦公室裡,幾乎每一棟樓層,甚至較大的轉角,都有一個裝滿飲料和點心的冰箱,讓員工自由取用。員工越洋出差,公司提供商務艙是基本配備。此外,每年還有領到手軟的股票。

接著呢?Outlook、Explorer……產品上市,反托拉斯的官司開打,股價頻頻下跌。2002年,由幾家軟體公司聯合組成的反仿冒組織,和台灣當地的法務部聯手打擊企業使用盜版軟體。引起民間團體不屑的批評聲浪,微軟成為眾矢之的。原來,從創新的軌跡,可以如此清晰地看出一家企業經營的興衰起落。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創新的精神讓品牌長青

而那些可長可久,穿越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不但依然屹立不搖,並且欣欣向榮的企業呢?3M、SONY、LV(路易威登)的創新精神,可為明鑑。

從便利貼便條紙的發明到無痕掛勾的上市,我們可以看到3M公司的經營,一直充滿活力。而率先推出隨身聽的SONY新力公司,近來又因為新型數位相機的搶手,在不同世代中都是年輕人的最愛。

流行服飾界的LV呢?同樣圖案的皮包,讓全世界男女從1854年瘋狂到現在。你能說它「以不變應萬變」嗎?不能!因為它一直求新求變。個人數位式助理上市不久,它就推出Palm專屬的皮套。

從事行銷工作多年,看了那麼多令人肅然起敬的品牌神話,我深深感悟:品牌不老,是因為創新的精神讓它長青。

創新,不只是業績,也不只是士氣;創新,還代表了競爭力。這個競爭力,不是小鼻子、小眼睛地成為業界龍頭老大,而是泱泱大度到可以和流行、和時間拔河。既然,創新的精神這麼重要,很多企業也嚐過創新帶來的甜頭,為什麼現代企業經營普遍都會忽視「創新」這個重要的議題呢?在我的觀察裡,以下三個現象是創意枯竭的主要原因:

一、企業內部缺乏鼓勵和肯定:天下文化出版的《創意成真》提到企業的創新時說,「組織必須提供員工安全感,並欣賞個人才華。」但唯利是圖的企業主,經常「殺雞取卵」在先,「辱殺功臣」在後,讓創意人無法在辦公室生存,得到應有的肯定和尊嚴。

二、政府過度縱容仿冒和抄襲:除非從教育和法令雙管齊下,否則仿冒和抄襲將難以杜絕。企業就算有心,也無力鼓勵創新。

三、創意人本身因成功而腐化:所有的創意人,都是革命家。但革命成功後的名利雙收,讓創意人腐化。從政壇、商場到文化藝術界,多的是這種曇花一現的曠世奇葩,再也提不出新的創見來 。

以上三點,是有害創新發展的障礙。創意人的腐化是最致命,也最可惜的事。企業經營策略可以調整,政府政策也可以擬定,唯有創意人的腐化,絕對是萬劫不復啊!(本文作者為行銷管理顧問暨專欄作家)(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