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莞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按:一年的尾聲,是大掃除的季節。但,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每年年底清出一堆垃圾,好不容易把家中環境變得乾淨整齊。但日子一天天過去,物品又慢慢「增生」,隔年只好再重複一樣的清掃過程?真正對症下藥的斷捨離,該怎麼實行?
近年來,斷捨離的概念在台灣大為流行。然而,有趣的是,很少人能在一次大整理之後,自此維持清爽的生活空間。為什麼囤物的習慣會一再復發?居家整理師小印指出,真正有效的斷捨離不僅是丟東西,更讓人釐清自己的購物盲點。唯有看見欲望的缺口,才能擁有不虞匱乏的人生。
小印自言,在成為整理師之前,她曾擁有的物品超過萬件以上。4年前,因為和當時的男友分手,大量放置在男友家中的收藏無處可放,家人也不堪其擾。她透過二手販售、捐贈,前後花了近2年的時間清掉從小到大的收藏,回收近50萬的金額。現在她轉職成為整理師,根據自己的經驗協助為雜物所苦的人。
物品用不上卻囤在家 終會變成要花錢處理的垃圾
見過許多家庭混亂的現場,小印指出,今日人們處在一個物品嚴重過剩的時代。她以服飾為例,人們或許從未算過自己擁有的衣服總量。但根據她的觀察,一個普通人的衣櫥,「100件都算少。」許多請她到府整理的家庭,若一一細數四季外出服、居家服、內衣褲、鞋襪等服飾……,加總下來可以多達300件以上。
正因為物資取得變得容易,反而讓物的價值不若以往。小印提到,她從年輕時就有在網路上拍賣服飾的習慣。早期購入的衣服很容易脫手,但近年來,受快時尚風氣影響,衣物愈來愈難賣、價格也變低。即使是免費捐贈,以往願意收受二手衣的發展中國家,也因為衣物數量太過龐大,近年陸續傳出拒收二手衣的新聞。
以後不要的衣服不只無法賣錢,可能還要付垃圾處理費才能丟。
小印指出。 換言之,囤在家中卻用不到的物品,總有一天會變成讓你漏財的垃圾!及早開始斷捨離,不僅還給自己清爽的生活空間,也是省下一筆將來潛在的開銷。
整理從「同類物品集中」開始 找出自己的性格盲點
如何讓整理工作一勞永逸?小印指出,減少囤物的第一步,是意識到自己在購物時的盲點。她到府整理時,會先把客戶家中同類的物品全數集中。例如一個人的衣服,可能會散落於客廳沙發、書房椅背、臥室床上等不同位置。一座衣服山,可依季節、功能細分為不同子類別。衣服多的人,還可以再從中分出不同顏色、花樣。
「察覺是成長的開始。」小印指出,許多客戶在經過上述整理流程後,才會發現自己長期以來,無意識地買入大量類似的物品。例如一個人有10件深淺不一的牛仔褲、20件粗細不同的條紋衣。若是買過又忘記,衣櫃自然會很快爆炸。混亂的衣櫃,當然也很難找到要穿的衣服,進而形成重複購買的惡性循環。
有時候,重複購買特定物品,反映的是人的欲望缺口。小印遇過一位客戶,家中有許多全新的收納櫃、收納抽屜和整理盒。客戶向她坦言,自己想要乾淨的家,卻又不知從何做起,只能大量囤積收納用品。另一位客戶則是收藏了價值高達10萬元以上的保養品,用都用不完。細問之下,才知道她從小害怕媽媽、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長大後也很容易被人推銷、買下不需要的商品。
如果只是丟東西,沒有反省自己和物的關係,整理不久後還是會故態復萌。
小印直言。
她建議,斷捨離的同時要梳理自己購物的心路歷程。例如,常在某家店購物,買來的卻都是日後想丟掉的東西,就要問自己為何常去那家店?是喜歡店裡的氛圍,或者喜歡和店員聊天?想找人聊天,是不是生活中常覺得寂寞?該怎麼排遣這樣的情緒?對症下藥,一定能改變不良的購物習慣。
如何加速出清物品? 捐贈、販售以「同理心」為原則
小印觀察,很多人秉持著不想浪費的心情,希望將斷捨離的物品捐贈給有需求的單位,或者作為二手商品販售。她以自身經驗說明,不論是捐贈或轉賣,成功再利用物品的訣竅在於「同理心」:站在收到的人立場想,如果是你,會願意拿到這樣物品嗎?獲得物品前,你會想知道哪些資訊?
例如,在網路上販售二手鞋時,除了拍攝鞋子的外觀,也要同時附上鞋底的照片,才能讓人知道這雙鞋摩擦耗損的程度。白色的衣物即使沒穿過幾次,只要有泛黃的污漬就顯得難看。「你會在意的事情,別人也會在意。」小印說。沒有同理心,就算好意捐贈,也可能被拒收!
居家物品常見捐贈與二手販售管道
斷捨離過後,出清的大量物品可以去哪裡?小印根據物品性質,建議幾個可能的販售與捐贈管道。不過逢年過節,公益團體會收到大量物資,不同時期需求也可能有所差異。因此建議在捐贈前還是先致電詢問。捐贈物品建議至少8成新、未失去原有功能,避免給受贈單位帶來困擾。
1. 衣服、鞋子、皮包
可捐贈至由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經營的心怡舊衣回收中心。捐贈之舊衣會由復健中的精神障礙學員協助分類、理貨,增加與人互動的機會,重新與社會接軌。
〔info〕
心怡舊衣回收中心
電話:(02) 2931-2001、2366-0399
地址:116台北市文山區景明街16號1F
若是衣況不佳、已有毛球、嚴重污漬的衣物或棉被,可詢問各地動物中途之家是否有需求,供收容的動物保暖。
2. 紙袋、塑膠袋
里仁門市、家樂福等大賣場皆有回收,也可至U Bag 二手袋循環計畫資訊平台查詢自家附近有二手袋需求的店家。
〔info〕
U Bag 二手袋循環計畫資訊平台
網址:https://ubag.ilohas.info
3. 家電、家具、3C
可請推廣零廢棄概念的Zero Zero團隊到府評估。團隊會將仍可利用的家具或家電回收後,將部分販售所得換成平台專屬的線上點數回饋使用者,可兌換商品卷、咖啡、桌曆等品項。
〔info〕
Zero Zero
網址:https://www.zerozero.com.tw
電話:0800-009-717
4. 難以分類的生活小物
若出清的物品品項較為複雜,可找物資需求多元的單位。例如幫助無家者的人安基金會、輔導受暴婦女和兒童的勵馨基金會、培訓心智障礙青年的光仁二手商店、由花蓮玉里天主堂經營、支持智能障礙學員的劉一峰神父二手物流館。若想二手販售,可以利用蝦皮、Carousell旋轉拍賣、TAAZE網路書店等平台。
〔info〕
人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士林、萬華、基隆、三重、永和,皆有收受物資的平安站)
網址:https://homeless.org.tw
電話:(02)2836-1600
勵馨基金會(新北、台中、台南、高雄,皆有物資中心)
網址:https://www.goh.org.tw
電話:(02)8911-8595
光仁二手物流中心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興路53號1樓
電話:(02)8914-7717
劉一峰神父二手物流館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新昌一街23號
電話:(03)898-0067
人生八成東西都用不上 減少雜物的空間才能聚財
整理,能讓一個人變富有。小印指出,除了販售不用的雜物可以獲得一筆額外收入,有意識的斷捨離還能讓人找出消費的盲點,補上那些讓你「漏財」的缺口。
「幾乎所有物品都會跌價。從你買來的那一天,它就開始貶值。」她提醒,傳統經濟學將一個人所有的物質視作資產。但事實上,無用的物品堆在家中,時間久了只會變成負債。
管理學中有所謂的「80/20法則」,小印認為,同樣的原則其實也適用於物品的管理:一個人所擁有的物品,其實有80%都用不上。清掉這些雜物,無形中會省下許多不必要的開銷。例如,房子可以大換小,房貸壓力減輕;家中需要的收納空間變少,不用花錢做櫃子、買收納用品。甚至因為少了雜物,居家空間變得清爽、容易維持,也連帶省下請人打掃的費用。
年末斷捨離,將不用的舊物與舊習慣留在過去的一年。新的一年,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
(原文刊載於《50+》;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想知道更多熟齡新思維、新活動?
➡加入50+LINE https://pse.is/K3FBX
➡加入50+FB https://pse.is/MUCBY 每日資訊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