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不去的疫情,讓人們對科技失望了? 但卻也提醒重新思考「本質」的意義。以引領全球趨勢的卡地亞Cartier為例,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靈動機敏的美洲豹,連大衛魔術師都解不開的三環戒,或是溫莎公爵不朽的情史也許早己深植人心;但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人工智慧,汰舊更新的周期也從10年縮短至2,3年的新興世代,而Cartier追求線條、形狀和比例和諧的設計「本質」,在人們都厭倦了疲勞轟炸般自吹自擂的推銷下,反而凸顯出劃時代的經典價值。
仔細梳理,Cartier承載無窮回憶的情感寄託,蘊藏品牌DNA的美學智慧,在一切依賴分析演算和數據收集的自動化的今天,憑藉著原創的藝術性及共鳴,再一次從膚淺的消費文化中,展示無法取代而且歷久彌新的品牌風格。
對Cartier來說,一切源於繪圖。
或許可以解釋為,一種標誌性的線條和形式;強而有力的符碼,有的時候是隱而不見,卻隨時間強化,而且幾乎不會改變。它可以是一個標誌,一種技藝,但最強烈的莫過文化和藝術的連結。
二十世紀最耀眼的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最大的貢獻是從不避諱現存商業社會的兩股力道,藝術和名人。而他讓「日常」成為經典的商業頭腦更提供了藝術喚起精品美好心境的解方。
回頭審視Cartier諸多經典之作,敏銳的美感直覺,一針見血,發掘實用之外的簡單之美,並大膽展現隱而不見的獨特細節,令人拍案叫絕。1969 年,卡地亞設計師Aldo Cipullo為珠寶設計寫下典範;「螺絲不只是螺絲」的LOVE手環流暢線條和人體工學的建構,不但激發感官感受,更賦予愛情新的意涵;1971年Juste un Clou問世,一個反骨創意,以純粹曲線,玩轉結構、挑動趣味,不但,充分展現個人主張,也體現了當代的自由思潮。Cartier的LOVE或Juste un Clou,不分性別又富象徵意義,締造了品牌的傳奇。
Cartier整整提早了10年,預見 21 世紀珠寶風格的先見,設計是關鍵。
顯然Cartier奠基於「線條」及「形狀」的探索是對「包浩斯主義」極簡之美的推崇。需要使用配套的螺絲刀才能拼成完整的LOVE手環。不論靠著精準弧形交織為橢圓,或螺絲與手環輪廓平行的排列,比例和諧的設計功力,無人出其右。獨特出眾而亮眼的「螺絲」符號,更沿用至Santos de Cartier腕錶錶圈,增添剛柔並濟的迷人魅力。
除了絕妙設計,LOVE 手環也透過專用螺絲刀拴緊的「愛情手銬」化抽象為具體,重新宣示對愛情的定義。
至於誕生於 1971年,當時稱為「釘子」手環的Juste un Clou,一推出即成為焦點。後來,更發展為系列墜飾丶耳環與胸針。利用隱藏式鎖扣開合的兩個拱形圓柱,將一根再普通不過的釘子轉化為完美環繞的手環,印證Cartier的設計除了美感,也兼顧佩戴時人體工學的功能性。
大膽把「釘子」巧妙幻化為珠寶; LOVE手環上,清晰可見,用來固定的「螺絲」裝飾,甚至成為具有品牌辨識度的符號,在在展現Cartier珠寶設計過人的品味嗅覺。事實上,這種把普羅玩轉為創意,並大方展現美感,正是「普普藝術」的時代延續。
當你再見到尋常的五金工具,釘子或螺絲起子時,會不會也不禁莞爾,讚嘆歷久彌新,打破階級,化實用為優雅的藝術傳承,再次擦亮了Cartier「為愛而為生」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