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每多一棟建築,就長出一個公園」,這是台中人朗朗上口的一句話。 意思是台中建築的綠化遠超過想像,「有的綠覆率到250%」。
許久沒有深入去看台中,最近一兩次的拜訪,愈來愈理解台中的宜居韻味和國際風格。最明顯的是建築。全台灣沒有一個都市像台中,擁有最多世界級建築大師的作品。
50年前,東海大學就請到貝聿銘設計「路思義教堂」,7年前,安藤忠雄在亞洲大學設計「亞洲現代美術館」;後來台中市政府邀請伊東豊雄規劃「大都會歌劇院」。未來幾年,理查‧麥爾(Richard Meier)、妹島和世、隈研吾和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的作品會一一出現在台中水湳經貿文化園區。他們都是獲世界普利茲克建築獎的要角。
和其他城市不同,建築改變了台中的風貌。不只學校、政府建築帶動,更大的一股力量是民間建築業。「我們是共好,」產、官、學互助互利,彼此學習。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