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長許士軍
時 間: 2002年6月6日
地 點: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主 題:『創造世紀人才競爭力——無線通訊軟體競賽開跑』
與談貴賓: 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威盛電子副總經理李聰結
工研院電通所所長林寶樹、經濟部工業局局長陳昭義
聯發科技副總經理陳銘圭、台灣易利信董事長楊席凱
廣達電腦資深副總經理鮑喬治(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序)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陳昭義
多方延攬無線通訊人才
人才將是無線通訊產業發展策略非常重要的核心。因此在人才的培育上,將朝幾個方向努力,第一,國內人才的加強,例如每年國防役培養一千多個專業人才,其中有四分之一進入通訊產業;第二,每年各類培訓計畫有一萬多人,其中一半在通訊領域;第三,從國外延攬人才;第四,放寬大陸人才來台限制。
台灣無線通訊軟體產業期望以台灣從原來的製造基地,轉變成運籌中心、營運總部,進而往世界發展。而在人力策略上,如何領導年輕人走向無線領域,從學校課程設計、政府設計軟體競賽,讓年輕人創造出有創意的作品。
未來規劃軟體市場,將著重於華文市場,除了與美國好萊塢外,並與日本動畫公司進行文化與人才交流。中國有五千多年歷史文化,許多題材可供日本參考,具有相當大的空間。
投注19億,從教育培養人才
除積極延攬人才,進行交流之外,台灣也將投注新台幣19億元,從教育領域培養人才,強化產業競爭力。
另外,製造業的附加價值低,關鍵零組件或關鍵技術的行銷附加價值比較高。工業局在整體策略上,也將著重兩部分。首先,將來要走向關鍵零組件、關鍵技術導向﹔至於較大的系統,將來則會較困難,過去沒有系統整合的基礎,所以將會以終端設備,特別是關鍵產品為主軸。
工研院電通所所長——林寶樹
與電信業者配合,提供開發平台
台灣無線通訊應用軟體人才嚴重缺乏,主要因為學校訓練人才不夠,如果將學校的設備、基礎建設建置的相當完善,例如無線網際網路基礎建設相當完善,可能是一個較直接的培育人才的方式。
台灣要發展無線行動上網、無線網際網路有很好的機會,無線通訊產業需要電信業者(operator)的配合,不能一直用製造業的角度來發展,服務業者也很重要,若電信業者願意提供平台讓學生開發,對無線通訊網路的相關應用,會有很好的發展。
另外,台灣通訊系統產業轉型已具規模,手機有10%世界占有率,在寬頻上,也從類比數據機轉型為數位化的終端產品。另外,在有線方面,已從窄頻走向寬頻,在無線方面,也從語音走向數據,軟體愈來愈重要。
在關鍵元組件中,無線網際網路、手機中的IC(積體電路)都掌握在國外大廠手中,隨著系統的開發,會加快國家科技型計畫,在這些系統IC中的相關功能性軟體非常重要。
將來手機絕對不是只有語音功能,台灣未來將成為手機、無線網際網路生產與應用大國,如何將兩者互相結合,做到seamless(無隙縫的),將非常重要。
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
從「玩」的角度進入研發市場
談到無線通訊軟體可以分成核心系統軟體、應用軟體兩個層面來探討。台灣應該發展應用軟體,軟體的重點應該放在應用面,主要發展數位內容,手機應用、無線網路,台灣絕對有機會可做領導者,值得多做投資。
而要發展無線通訊應用軟體,人才相當重要,人才最多在大學,大學生喜歡玩,所以應該從「喜歡玩」的角度去發展,是培養遊戲軟體、應用軟體最好的場所。另外,軟體訓練不分年齡,從高中就可以參與軟體設計,從最有創造力、富有活力的階段提供訓練。台灣年輕人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無線通訊軟體使用者,這是待開發的寶貴資源。
無線軟體通訊產業要成功,「生活面貌」要有領先性,軟體反映社會生活形態與生活風貌,例如瑞典Nokia(諾基亞)在世界如此有名,主要歸功於瑞典有很優質的生活風貌配套環境,例如透過手機提供終端會議、透過手機消費自動販買機。因此,提升生活風貌是當務之急。
以大陸的例子為例,大陸雖然積極發展應用軟體,但是規格仍需要台灣提供、訂定。所以,台灣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好好善用資源,可以製作出非常前瞻性的規格,再轉交由大陸、印度製作,但是不建議仿效印度模式,成為軟體代工,而是要學習歐洲,也就是制訂出規格,再轉交給印度人做。
另外,我建議考慮遊戲軟體、休閒軟體,因生化科技進步,人類壽命愈來愈長,退休後的時間愈來愈長,遊戲、休閒軟體是很重要的應用。透過遊戲軟體推廣,帶動社會風貌進一步強化、帶動文化產業發展。
台灣易利信董事長——楊席凱(Jan Signell)
無線通訊軟體競賽,
揭示政府培養人才決心
易利信長期在推動無線通訊應用服務有相當貢獻。台灣舉辦「第一屆無線通訊軟體競賽」,揭示了台灣政府認知發展無線通訊應用軟體與內容的重要性,以及決心。易利信在2G已有100%占有率,領先全世界,而軟體是下一個發展核心。
要發展無線軟體通訊產業,第一大挑戰是創造有創造力的環境,跨文化(cross culture)可以激盪出很好的創造力,並鼓勵年輕人產生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可以產生良好的創造力。另外,地方文化、生活習慣的觀察,創造出具有價值性的、符合當地性(local)的應用與內容(application)也相當重要,必須整合地方文化、生活習慣、觀念、即可產生優良的創意。
根據易利信長期發展無線通訊服務的經驗,堅信從年輕人發展的重要性。而在應用層面,首先,針對年輕人發展娛樂、「殺時間」、豐富生活的應用服務﹔其次,針對專業從業人員,發展創造工作效率、節省時間的應用。
易利信發展3G(第二代行動通訊)已有十三年時間,並成立了「台灣易利信行動世界」中心,主要希望讓學生、應用內容廠商可以有豐富的、完整的通訊應用環境,實際測試所研發出來的應用軟體。
易利信相當確信也必須發展大陸、大中華市場,易利信的手機平台、藍芽的核心技術,占有50%成功保證,但50%是應用軟體的設計。
聯發科技副總經理——陳銘圭
核心軟體及應用軟體為發展主軸
在無線應用軟體發展上,人才的需求分成兩部分,包括核心軟體以及應用軟體,比例各占一半,但是需要的人完全不同。在核心軟體部分,主要需要通訊協定、跨領域知識的人才,台灣這方面人才非常少。
但是在應用軟體部分,也就是所謂的人機介面的應用軟體研發,主要必須要有創造性、自由發揮。這兩類的工程師是相當不同的,台灣大部分的人才偏向自由藝術,台灣有相當發展性。一個產業要成功,有四個要素最重要,包括人才培育、市場經驗、產業發展及競爭環境,軟體產業要成功,這四者也不可或缺。我舉個例子大家聽聽。政府在二十五年前,即開始在通訊軟體上投注心力,當時派了一批先進到RCA取經半導體,另外也送了上百人到歐洲取經,主要產品為電子交換機。半導體經過二十幾年耕耘,終於開花結果,而通訊雖以交換機為火車頭,卻沒有轉型到無線、有線,取而代之的是PC產業,中間產生了很大的斷層,直到. COM、線上遊戲的興起帶動無線通訊軟體產業才再度被談起。
從這經驗中可以得知,首先人才培育相當重要;再者經驗的累積也相當重要;第三,產品沒有延續,最後,是關於競爭環境的關係,過去過度的保護,造成沒有競爭的環境,將嚴重阻滯產業發展。
廣達電腦資深副總經理——鮑喬治(Georges Boulloy)
建立軟體學院培養人才
對台灣來說,如何提升無線通訊軟體發展?有以下三點建議。
首先,可以建立無線軟體學院,引進印度人才,文憑學歷可被知名軟體公司承認;再者,補助中、小型企業,以及稅率優惠;第三,發展國家級軟體認證標籤,來鼓勵無線通訊軟體產業的發展。
另外,從歐洲經驗來看,在政府輔導下,五十到一百人的中、小型軟體公司蓬勃發展,有超過二十萬個工程師投入陣營。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台灣,需要政府的輔導,投入一定的補助,鼓勵中小型企業積極投入發展。
另外,從最基本的晶片組、OS、到系統業者,不同層級有不同軟體需求,這些都是未來可以投資發展的重要部分。而手機是由「生活形態」所領導,將會針對生活形態去開發各式應用軟體。手機將從傳統語音,變成遊戲平台、生活應用服務或無線應用。應用將更活潑。
手機軟體漸漸變得重要,但是也相當複雜,有非常高的能力要求,到底是要全部自己做?還是找合作伙伴一起發展,並專精於自己原有的能力,僅僅扮演整合的角色?最重要的理念是,下載(download)未來將成為趨勢,如何開發一個軟體是end user(最終消費者)喜歡的,成為成功關鍵。
威盛電子副總經理——李聰結
無線通訊軟體產業人才像藝術家
在人力上,台灣要切入產業很容易,但要發展人才很不容易。主要因為無線通訊軟體產業人才像藝術家一樣,必須具有藝術天分,由於過去都是填鴨式教育,培養不出人才,威盛因此往國外尋找人才。
在兩年前威盛已於瑞典成立研發中心,在美國成立GSM 及GPRS研究,但是進入產業仍是太慢,今年4月又購併LSI CDMA(美商巨積)部門,雖然只有一百多名研發人員,但是應用軟體還是很弱,有進入障礙,所以這樣的合作希望有很好的機會進入這個領域。
所以人力、資金、法律上都是障礙,亦需更多合作,需與世界先進國家合作並進入大陸市場,掌握大陸市場商機。
通訊產業遲遲未能發展的主因,在於過去國家長期國防上的考量。台灣進入無線通訊軟體最大的挑戰,首先是市場因素,沒有廣大市場,就無法孕育出強大的應用,市場有機會,廠商才會投入,台灣市場已趨於飽和,所以大家都在看大陸市場,而手機、無線通訊的市場飽和的速度相當,「time to market」(即時掌握市場)如何掌握人才、進入大陸市場相當重要。
在這麼多挑戰下,目前手機系統掌握在幾個大廠手中,台灣要有軟體公司被採用,很難。所以建議從PC優勢開始,演進到PDA(個人數位助理)、IA(資訊家電)、再透過Internet(網際網路)的方式,比較容易被採用,再漸漸轉到手機。
政府積極培訓軟體科技人才
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在於擁有的技術能力,優秀的專業人才是技術能力的重要基礎,在我國資訊電子高科技產業邁向國際化之際,有系統地培育高科技所需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長久之計。
為了積極培養人才,經濟部工業局特別規劃了一連串人才培育計畫,所投資的經費不貲。
在88年到90年度經濟部技術處包含工研院電通所、中科院與資策會等共約投入新台幣46.5億元經費,投入電信產業的研發﹔企業界申請業界科專之研發計畫總經費亦達新台幣15.9億元。
同時,為了加強通訊領域的人才培訓,經濟部技術處與工業局也於中科院及工研院投資新台幣4000萬元建置無線通訊人才培訓的實驗設備供學員實習所用。
在重點產業規劃上,依據行政院「科技人才培訓及運用方案」所訂定之目標,經濟部工業局特別規劃推動「資訊電子工業人才培訓計畫」,作為培訓我國資訊電子領域的科技人力。主要針對無線通訊、視訊、半導體及光電等重點發展產業。主要培訓內容包括提供第二專長工程師設計的長期養成課程及短期在職訓練,並開辦短期在職進階班六十一班、長期進階養成班十六班,將近一千五百人次工程師接受培訓。
「資訊電子工業人才培訓計畫」在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國科會、國防部、教育部、交通部、經濟部、電信國家型計畫辦公室、公協會、國內各大學研究機構、以及產業界的支持下,已執行了四年時間,共培訓長期課程及短期培訓三百一十一班,培訓人次達八千五百人次。
因為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正面臨人力嚴重不足的狀況。根據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會調查,未來五年高科技產業人力嚴重不足,2002年公民營企業申請儲備人員共九千一百一十七人,其中電機電子類碩、博士需求達八千三百人,可見產業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殷切。
座談會緣起
為發展我國無線通訊軟體產業,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無線通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無線通訊聯盟、工研院電通所及十五家國內無線通訊相關業者,共同舉辦「打造無限夢想行動家——第一屆無線通訊軟體競賽」,整體活動的價值創造在於:(1)結合電信服務與設計製造產業,以設計提升製造能力創造市場需求,由創意的服務應用帶動產業商機(2)鼓勵更多優秀人才投入無線通訊軟體研發(3)設立「無線夢想行動家」機制。
台灣無線通訊產業並沒有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相反的,國內業者因具備相當快速反映市場以及優秀的研發實力,產業表現十分亮麗。以去(2001)年而言,全球無線產品製造市場70%來自台灣,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預估,2007年台灣無線通訊產值將高達新台幣5,800億元,屆時台灣將成為全球主要手機生產重鎮,因此未來五年無線通訊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將益形殷切。
科技的核心來自人才,人才的珍貴是因為創意、因為夢想,而夢想與創意的結合與付諸行動,對產業的發展將發揮革命性的效益與影響,意義非凡。這是「打造無限夢想行動家——第一屆無線通訊軟體競賽」活動中,每一個參與者共同的期許。(競賽網站www.mobilehero.com)(劉于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