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各個縣市的政府都非常積極,尤其是長江以南,更是積極。因為北京政府對於各縣市的總書記與市長所打的考績是相當量化的。譬如每年各縣市政府可以繳多少稅到北京,都是北京中央打考績的衡量標準之一。像近幾年表現很好的蘇州市總書記,最近就被調到陝西省當省長。據蘇州地區的台商表示,這名總書記將把蘇州開發經濟以及招商引資的做法帶到陝西。也就是說,中國大陸先利用外來資金、技術、管理人才把大陸東南沿海先開發起來,再一步步把好的經濟開發幹才引到內陸去,再去開發中國內陸。這樣多少可以逐漸解決城鄉差距、貧富懸殊的狀況。
同樣的,好的人才一旦做得好,也會互調工作。
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也是南京江寧技術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李文根就是一個非常能無中生有、由零起家的官方人員。
1992年6月開始,李文根帶著政府給他的「1128」一萬元人民幣、一塊地、兩間舊麵粉廠廠房當辦公室,以及八個人,就要負責招商引資、開發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如今,江寧開發區已經引進多少資金、多少家外資企業、去年獲得多少稅收、同時江寧技術開發總公司有多少的資本、資產、並且預計規劃上市。再補
李文根是怎麼做到的?就是窮則變、變則通所想出來、做出來的。這跟中國大陸許多開發區的做法應該是類似的。值得台灣各個地方政府努力思索、如何招商引資做參考。
李文根的靈活變通辦法無法一一詳述。就舉一個他所起造的飯店的例子做參考,就可以充分暸解他的精神。
譬如說他有一塊地要蓋旅館,可是他沒有錢,所以他就先請一個建築師幫他設計起造,等到造好之後,他再把其中55%的股份賣給南京金陵飯店,把所賣的錢拿來付錢給建設公司。此外,由於李文根並不懂經營飯店,所以他又請金陵飯店來代為管理經營,身為持有45%股份的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公司仍可坐享旅館的盈餘收入。
以小見大。李文根就是這樣子把開發區經營起來的。有時候有些台商還沒說好要哪一塊地,李文根也會先把它圈起來做一個圍籬招牌,昭示其他外商或台商、某某大企業也要來喔!懂得營造聲勢、由零到有,該是李文根的最大本領。如果他長在資本主義的台灣,所獲得的企業成就,該不會輸給焦老爺子(焦廷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