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世界級的公共衛生事件,導致全球化列車上的國家一個一個下車了。大瘟疫,無疑改變了世界經濟合作的格局。
從2018年底起,中美交惡,至今僵局未解,沒人看好兩者間的跨國貿易與投資往來,更別提雙方基礎設施與通訊建設的跨國合作。疊加新冠疫情的因素,弱化了商品和資金在全球的流動。
然而,15個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締約方,於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協定,這個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經濟體系的誕生,是對「逆全球化」的一次反擊。全球化的這盤棋愈來愈撲朔迷離,反觀外貿依存度高達103%、世界第一高的台灣,究竟是全球分工體系中的棋手,還是棋子?
在全球13個國家擁有95家公司的友嘉實業集團,是台灣工具機業者海外設廠的先驅,無時無刻積極掌握國際脈動。觀察疫情起伏與關稅高低,總裁朱志洋不認為全球化將就此終結,而是蛻化變形。台灣業者能做的,是強化自身能力,在危機中找機會。
台灣缺席RCEP,機械、石化衝擊最大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