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鮮農產品到加工食品、營養保健食品、保養品,綠色消費意識抬頭,消費者愈來愈注重品質與安全衛生,也關注農業素材的機能性、生態環保議題,建構高值化農業素材開發與產業鏈結服務,正是時候。
雖然臺灣受限於自然環境條件、生產規模過小、農業產銷成本偏高、務農人力結構老化,以致影響農業生產力,但正因為如此,更要致力尋求突破,擁有高階農業技術及專業人才的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簡稱農科院)密切關注國際趨勢,發揮創新思維及優勢技術,創造以需求為導向的農產業生產體系,加速全球化發展。
保健、機能食品及銀髮族友善農產品興起
農科院推動的「農業素材產業化服務」,目的就在建構高值化農業素材開發與產業鏈結服務,提升農業競爭力,素材如杭菊、香檬、可可、仙草、芒果、菇類等等,必須強化農業生產結構,超值應用科技研發成果,才能完美補強產業缺口,挖掘發展潛力,整合與串接上下游產業鏈,建構完整產業加值體系。
例如臺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保健食品、機能食品、銀髮族友善農產品商機崛起,農科院推動農業素材產業化,因應產業需求,實踐技術評估、功效驗證到產業落地,以農業生物科技開拓農產素材的創新商業模式,正可創造生產製造者、消費者、市場機制的三贏。
農科院說明,首先,將傳統生產模式轉型為以需求、市場為導向的生產模式,才能進行計畫性生產,確保農產業發展與農民收益,進而帶動農產品接軌國際市場的契機,因此,農科院執行農委會「109年度建構高值化農產素材開發與產業鏈結服務計畫」,檢視與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予以技術支援,串起素材的生產與應用,提高產業價值。
協助農民與產業,農科院的「建構高值化產業服務團隊」有效掌握農產素材的產業需求與市場趨勢變化,擬定素材的規格指標,建立功效驗證評估,加速投入產業鏈行列,因此,整合與串接八大構面:「產業與消費者調查」、「原料規格化與驗證」、「契作收購」、「生產模式」、「素材媒合」、「商品化輔導」、「成果推廣」與「功效驗證」,展現效能。
以需求為導向 加以技術評估、功效驗證到產業落地
為了開拓臺灣農產素材的創新商業模式,團隊由產業串連服務架構,整合出「市場評估與標竿評析」、「研發諮詢與輔導服務」、「產業整合與企業引導」、「成果推廣與資訊擴散」四大面向的輔助資源與服務,補足高值化農業素材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及缺口。
如此,就可協助國產農業素材研發團隊以關鍵市場與技術資訊為評估基礎,輔以商品化評估機制,凝聚共識,充分掌握商品化應用與產業發展的利基。
此外,盤點農業素材生產與應用兩端的供需,先期商談評估,與產業鏈各節點的原物料需求規格媒合,串接產業鏈,協助素材多元應用、功效試驗、安全檢測,並且提供雛形商品試產,可具體呈現服務量能。
確保農業素材原物料的安全性與品質穩定性,至關重要,農科院團隊主動搭配產官學研專家引薦機制,進行生產、栽培及應用開發等技術輔導與諮詢,適時引導素材應用與生產者創新性經營模式發展,促進新農業素材生產與應用者同心成就大業。
團隊服務量能 從市場評估串連整體價值鏈
農科院指出,「建構高值化產業服務團隊」服務量能主要有四:
一、市場評估與標竿研析
推動農業素材高值化,為加速契合消費市場需求,解決痛點,必須率先篩選出具有市場需求的素材以及加工標的。
當然,結合消費市場調查、應用趨勢、標竿研究與專利佈局等情報蒐集,作為後續投入技術開發與市場推動的參考,突顯產品定位與訴求,能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優勢。
二、研發諮詢與輔導服務
以往,常有投入技術發展與產品開發時,因無法有效掌握產業需求,導致技術成果難以應用的先例,產品開發風險隨著變大。
如今,團隊改採實戰策略,在技術開發初期,不但汲取產業需求與情報,更積極協助試驗團隊進行整體性產業研究與市場機會探尋,釐清技術的定位與潛力,精準進入目標市場,一步到位。
農業素材產業化輔導團隊的作法是檢視標的、探詢產業需求,輔以產業分析、市場評估、專利佈局策略、標竿研究等服務,搭配需求訪視、專家輔導、共識會議等交流形式,有效評估技術商品化發展與市場應用潛力,掌握未來農業素材市場趨勢、發展核心技術與多元應用規劃,串連農業生產的整體價值鏈,以帶動國內農業素材產業發展,加速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應用的成效。
做到規格化 整合產業 讓農產業永續
三、產業整合與企業引導
農產品變成具備商業價值的素材,關鍵就在「規格化」,一改昔日上下游對農業素材各有不同需求的現象,團隊輔導從原料供應端就生產出合乎商業需求、規格及品質的原物料,建構符合國際規範的生產及栽培模式,達到一定規模,發展為農業素材供貨的主要生產體系,如此,配合後端的素材多元應用開發與功效驗證,帶動整體產業鏈發展即可立竿見影,翻轉農業素材的產值。
先有市場才有產品,產品的銷路不用愁,農科院為穩定農業素材原物料供給的質與量,促使原料符合產品應用端的需求、規格及品質要求,在做好必要部署與串接後,再藉由企業化輔導,進入有效的供需對接與生產。
引薦輔導專家力量大,協助農業素材生產與應用兩端分別進行應用多元開發、技術加值與整合,共構良好的農業規範、田間管理技術及生產標準與栽種技術。
在兼具安全與功效的前提下,素材符合理想,產製成市場歡迎的產品,也將引導廠商、業者參與創新性經營模式發展,在高值化農業素材開發與產業鏈結的黃金舞臺上,同創共好,活水永續。
擴大推廣 創造經濟規模與國際競爭力
四、成果推廣與資訊擴散
舉辦產業資訊擴散與成果推廣活動,可引導消費者接觸新興農產素材,提高農產素材機能成分功效廣為周知以及產品多元應用普遍化,當消費者認同並信任加工、保健食品、保養品,自然擴大採購意願。
受歡迎的推廣活動包含農食推廣、成果發表會、小農市集體驗,而在電子商務日漸盛行的今天,也兼重網路平臺的資訊擴散及曝光,吸引喜好嘗鮮的消費者認識農業素材,有興趣採用,依此良性循環,產業鏈中下游無縫串接,彰顯素材的應用價值,臺灣農業真正出頭天!
農科院期許,導入高值化產業服務團隊,協助掌握未來農業素材市場趨勢與應用潛力,積極發展核心技術與多元應用方向,串連農業生產的價值體系與產業發展,不僅促使農產品素材邁向廣闊的國際市場,提供業界健康安全的原料產品,還創造更充沛的經濟價值,建立臺灣高值化農業素材的國際競爭力,全國農業素材產業正式邁入新紀元,已跨出了歷史性的一大步。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