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無線+平面顯示器=無限可能

江逸之
user

江逸之

2002-06-01

瀏覽數 16,800+

無線+平面顯示器=無限可能
 

本文出自 2002 / 6月號雜誌 第192期遠見雜誌

人類在科技的產品裡面,最大瓶頸仍在輸出與輸入的兩端。我認為目前電腦的後端運算能力已經不是問題,而且成長很快,目前後台的最大問題在於軟體。

現在的軟體沒有善用硬體的能力,未能顯現硬體的威力,造成與實際應用層次有所差距,最大的困難還是輸出與輸入。輸出就是display(顯示功能),過去由於顯示器過於笨重使得許多的電腦平台設計與應用受限。

輕薄當道之後才有許多的可能性出現。顯示器做「扁」之後才有PDA(個人數位助理)出現,顯示器輕薄短小之後才能做到筆記型電腦上。

再者,液晶顯示器也兼具省電的功能。一台液晶顯示器比CRT(陰極射線管)顯示器約省了三十到五十瓦的電,目前全世界有四億台在使用,一天平均一台使用五個鐘頭,乘以使用功率四十瓦,一台液晶顯示器一天就省了兩百瓦,四億台一乘上去,一年就少蓋好幾座核能電廠,對人類的貢獻很大。

現在的PDA、電子書與微軟力拱的Web Pad(連網板),還有最近微軟力拱的無線終端機Mira,說穿了就是無線通訊技術造成扁平化的結合。

顯示器扁平化與無線通訊技術的結合產生許多的生活便利性。比如過去我們看電腦,可用資訊不多,但是現在可用的資訊愈來愈多,就像是PDA。以Palm的規格來說,螢幕實在是太小,無法顯示許多資訊,但微軟Win CE最大差別就是螢幕,這是電腦工具的臉,臉的精緻與五官都是很重要。友達都是做顯示器,是機器的面子。

無線通訊技術才能讓扁平的趨勢充分發揮。扁平就是很輕,可以帶著走,容易收藏,還要一條線就很麻煩,它的扁平優勢就消失掉,所以平面顯示器要無線的技術。

扁平當道時代有問題待克服

扁平當道時代的來臨,還需要克服產品價格、無線技術與網路環境的配合。

第一個架構是台灣、韓國引爆低價產品風暴。以電子產業的發展過程來看,我認為只要有韓國與台灣人進來做,產品就會便宜;但只有日本經營的話,產品就不會便宜。例如液晶電視就是因為沒有台灣與韓國廠商去做,只有日本人去做,所以液晶電視還是很貴。日本夏普的15吋液晶電視太貴(約新台幣6萬元),在美國還要賣1500~1600美元,可是液晶電視實際上的成本沒有比顯示器貴多少,我認為液晶電視與液晶顯示器比應該不會貴超過四成。

第二個是以良好的半導體技術做為產品開發的後盾。很多產品仰靠半導體的技術經驗,要半導體的技術成熟到一定程度,整個技術才可以引用過來,對於這個的成本有很大的幫助。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第三就是無線通訊技術的配合,才能夠真正發揮扁平化顯示器的便利性。

第四個就是很多人談論到的網路問題,目前網路無國界的環境還是不夠理想,到美國還要三頻手機才能用,到日本整個手機要換掉,整個無國界的網路環境還是有困難。

第五個是商品價格必須要普及化。我認為液晶電視會在兩年內引爆起來,並且是下一波成長的動力,電漿電視(PDP)市場成長會稍微晚一點,液晶電視兩年內會比較普及。

電漿電視價格居高不下的主因就是因為高昂的電子電路成本。日本每一年都說是電漿元年,但元年一直往後拖。現在電漿電視最大瓶頸在於電路電子器材的成本,電漿電視使用的高壓製程的IC(積體電路)比較貴。

尚待半導體8吋廠產能與製程改善高壓IC成本。我認為目前電漿電視所用的高壓IC成本貴,要等到半導體12吋廠上來之後,8吋廠的產能會移到12吋廠使用,到時候8吋廠會除役,移做高壓製程的IC會比較理想。等到8吋廠把產能移過去的話,IC價格會迅速降低,到時候整個電路會迅速地下降,我估計還要大約要三到四年。

個人使用需求主導電腦發展

家電、資訊廠商雙方無不卯足全勁搶占後PC(個人電腦)市場大餅,各自從PC端與消費端切入e-Home(數位家庭)市場。我認為雙方面的競爭是各占戰場,Apple不是與Sony很像嗎?Sony又與微軟很像,每個愈來愈像,腳互相踩來踩去,就是成熟產業各自找出路。

消費者市場將取代企業用戶市場,成為下一波PC成長最大動力。過去PC推動力在於企業用戶的市場,但是企業用戶市場逐漸走到後端伺服器,已是頂端,再也變不出把戲。反而是個人用戶的電腦需要突破,像是多媒體、AV(影音),再加上最近無線功能,個人電腦這邊仍有許多可為,但在功能很強大後,把過去個人需要的AV功能也加進來,並把電視、DVD(數位影音光碟)播放機放進來,甚至於連聽音樂、聽電台的能力都有。

再加上微軟的新作業軟體的推波助瀾,強化了多媒體影音的使用環境。比如現在微軟在力推的作業軟體,好像要把大家變成史蒂芬史匹柏一樣,自己拍片自己剪接,希望你去用消費端的功能。目前對於computing power(運算能力)寄望最高的是video(視訊),視訊要用很強的CPU(處理器)、很大的記憶體、資料儲存容量也要很大,連帶顯示器也要升級。

Video對於顯示器使用的環境,有很大的助力。目前顯示器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像是影像解析度,漸漸地個人使用需求主導電腦的發展,PC會慢慢地與傳統的家電進行結合,把家中類比產品數位化。結果是許多東西變成電腦的周邊,像是隨身聽去電腦下載mp3(數位音樂),並且編輯音樂帶出去聽。個人的需求推動電腦業下一步的發展是好事。(江逸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