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監督政府做對的決策

陳柏誠
user

陳柏誠

2002-06-01

瀏覽數 12,600+

監督政府做對的決策
 

本文出自 2002 / 6月號雜誌 第192期遠見雜誌

舛添要一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政治評論家,也是現任的日本參議院議員。1971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在東大擔任短期的助教工作後,即赴法國巴黎大學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深造。1989年他辭去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政治學助理教授的教職後,成立了舛添政治經濟研究所,致力於日本政經問題的探討與研究。2001年7月高票當選參議院議員之後,更以一貫評論家的性格,積極問政,對當前小泉政權的諸多政策提出了嚴厲的批判與改革的建言。

日本經濟景氣長期的低迷造成日本人民對未來感到莫名的惶恐與不安,舛添要一相信只要做一些改變,日本就可以再度成為一個充滿夢想與希望的國家。在《改變!日本必須改變的50件事》一書中,舛添要一闡述了他對於政治家的條件、悲觀官僚的批判、日本經濟復活的處方箋、少子高齡化社會的隱憂、日本受世人尊敬的特色與個人的價值觀等廣泛議題的觀察與看法。相信身處台灣的我們應該也可以從舛添要一對日本的深切關懷之中,獲得寶貴的啟示。

舛添要一認為「現在的日本所需要的是具有激勵型領導特質的政治家,可以給日本人民夢想與希望,並且能夠鼓舞日本人再次奮起……。」相對於美國的布希總統在紐約遭受恐怖攻擊的現場所展現出來的激勵型領袖特質,日本的現任首相小泉一郎就顯得遜色多了。

「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日本要往那?走?將來日本應該成為什麼樣的國家?日本人應該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等類似問題,不僅是日本國民所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更是日本政治家所應該回答的問題。事實上,當前的小泉政權並沒有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

舛添要一在本書中所最想表達的一個觀點就是「政府絕對不會自己改革」。國民有必要去監督政府做正確的決策,因為,政府的政策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日本經濟復活要擴大總需求

日本的通貨緊縮已經邁入第八年了。舛添要一斷言「只要通貨緊縮的情況不改善,日本經濟景氣是不可能復甦的」。

現在日本經濟的問題主要是總需求少於總供給。因此,擴大總需求才是解決日本經濟問題的方法。

為了提高總需求,舛添要一贊成政府應該採取「通貨膨脹率目標政策」,意即由中央銀行設定一個物價上漲率的目標,引導金融政策朝這個目標去走,藉此帶動景氣的復甦。

他認為大家對於通貨膨脹都有誤解,其實通貨膨脹的真正意義是事業成功、公司成長、人員增加、營業額提高及景氣繁榮。一般人只要一提到通貨膨脹,就聯想到因戰爭或特殊的歷史事件時所引發的超級通膨(一年之內物價飆漲十倍、百倍)的景象,現在的日本根本就不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因此,與其擔心通貨膨脹不如擔心通貨緊縮。

少子高齡化社會是隱憂

少子高齡化社會的隱憂,其實也就是職業婦女所面臨的兩大問題,第一是育兒的問題,第二是老人看護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對於想工作的職業婦女而言,實在是相當重的負擔。如果政府無法有效地處理這兩個切身的問題,在日本選擇不生或少生小孩的夫婦肯定會愈來愈多,而使得少子高齡化社會的問題更加嚴重。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高昂的教育費用是育兒問題的根本議題之一。如果從幼稚園到大學全部都念私立學校,平均一個人需要花費1750萬日圓,在東京的話,則需要花費2000萬日圓。雖然公立學校只要700萬日圓,然而,因為公立學校的問題很多,因此,大家都寧可把小孩送到私立學校就讀。換言之,創造一個便宜良好的教育環境是避免日本生育率持續下降最基本的條件。

倘若生育率持續下跌,那麼將可能衍生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年金的減少。現行的年金制度是以現在的人所繳交的稅金來支付現在的老人年金,而現代人的年金將由將來的世代來支付。依照目前的平均生育率1.32來推論,現在是十個人支付一個老人,二十年後可能是四個人支付一個老人。換言之,將來的世代因為人數少,因此他們的稅金負擔可能就會加重,或者是將來的老人將無法如期領到該有的年金。

此外,舛添要一認為政府必須多充實有關老人福祉的公共投資,包括改善居住環境、建設老人之家與建立家庭照護制度等等,以防止老人發生意外事故或生病,減少家庭與社會的負擔。一個老人臥病在床,一年可能需要花費500萬日圓的稅金。因此,政府必須妥善處理老人看護的問題,才能夠降低社會成本與消除人民的不安。

謹記特色,鍛鍊思考力

為了提振日本國民的信心與士氣,舛添要一特別提醒日本人不要忘了「日本受世人尊敬的四點特色:日本武道、日本文化、工業製品與勤勉精神。」而其中工業製品的「製造精神」更是日本經濟繁榮的基礎與原點。像美國、法國等都擁有自己優秀的製造業公司,也因此得到國際社會的尊敬。

日本泡沫經濟之後,終身雇用制與年功序列制逐漸面臨崩解,過去一輩子只效忠一家公司的美德也因此有了改變。日本人終於可以更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工作與人生。因此,日本應該成為一個可以寬容失敗的國家,讓人有不斷挑戰的自由與機會。

最後,舛添要一指出「如果要舉出現今日本所最欠缺的一樣東西,那就是缺乏思考能力……,而元兇就是電視。」

電視上似是而非的資訊充斥,卻很少人可以判斷其真偽。而讀書與寫作則是鍛鍊思考力的好方法。此外,透過「瞭解別人的想法,整理自己的想法」的過程,自己也會自然地改變。

反觀台灣

綜觀舛添要一對日本政經問題的深切批判,我們不禁要捫心自問:台灣是否也需要改變呢?政治家的問題?經濟的問題?社會福利的問題?甚至是台灣未來的問題?也許我們的問題沒有比日本嚴重,但是,有多少人真正認真地思考呢?

總而言之,在《改變!日本必須改變的50件事》書中,舛添要一詳細闡述了五十個關於日本改革的論點,內容豐富且議題廣泛,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親自閱讀本書。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