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成長的最高報酬不是我們從中獲得什麼,而是成了什麼!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11-24

瀏覽數 28,850+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編按:成長的最高報酬不是我們從中獲取什麼,而是因為成長,我們成了什麼。(本文摘自《從內做起》一書,作者為約翰麥斯威爾 ,以下為摘文。)

成長是事關緊要的 

你能成長多少,就決定了你能領導多少。成長是事關緊要的。如果你試著用過去所學來領導,而現在沒有成長,你能繼續做領袖的時間就在倒數了。要發展,要擴展,你未來的領導力就在於你對自我成長的委身有多少。所以我才這麼說:

1. 成長是唯一可以讓明天更好的保證

追求自我成長有許多好理由,它會打開許多門,使我們更好。自我成長幫助我們達成生涯目標。在一段時間的成長之後,能創造我們生命的動能,從而鼓勵我們更加成長。我們會開始把更多重心放在成長上,而非抵達目的地上,這樣會讓我們更容易從失敗中學習。自我成長增加了盼望,這才是追求成長的最重要理由,因為這個理由有最大的能力改變我們生命的每個面向,其他理由相比之下都顯得不重要。自我成長教導我們,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2. 成長的意思就是改變

在一次我的教學研討會中場休息時,一位年輕人走向我,說:「我想跟你做同樣的事。」我想我做的事大概看起來很不錯吧,他是2000聽眾中的一員,很熱衷學習。感謝我的同工,這次研討會進行順利,大廳擠滿了買書的人群,許多人找我簽書。我想這位年輕人也想像自己在舞台上,對著大群聽眾演講,而且聽眾都很欣賞他,喜歡聽他演講。

「當然,誰能不享受這一切呢?」我說著,並環視禮堂,試著抓住周圍的一切。「但我有個問題,」我繼續說:

你願意做我以前所做的,以致你可以做我現做的嗎? 

他的表情改變了,我想他沒想過的是,我一路走來是個漫漫長路,有時候還可說是痛苦的旅程,才能達到我當時的所在。

對我們大家來說這些觀念都很普通。我們看見運動明星或天才音樂家,在他們的領域中出風頭,卻不明白要達到那個境地需要付出的犧牲和努力。真有夢想又真踏上旅途的人,才知道需要些什麼。成長者與不成長者的區分,就在於是否願意付代價去改變,這也讓有些人實現了夢想,有些人停留在做夢的階段。

作家歌珥西海(Gail Sheehy)的話,說出了我的想法:

如果我們不改變,就不會成長。如果我們不成長,就不算真正活著。成長需要暫時放棄安全感。這可能意味著放棄熟悉卻受限的模式;放棄有保障的工作,去做沒有回饋的工作;放棄不再相信的價值觀,放棄失去意義的人際關係。正如杜斯妥也夫斯基說的:「踏出新的步伐,說出新的字眼,就是人最怕的。」但真正該害怕的,卻應該是反向的路徑。

3. 成長是成功者與不成功者的大分野

成長的最高報酬不是我們從中獲取什麼,而是因為成長,我們成了什麼。當我學到成長不是自動會有的那天,就把自我成長視為目標了,我們不會因為活著,就自然成長。我希望成長的渴望在你內心開始熊熊燃燒。意願漸衰定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Intent)說,你現在該做的事情拖越久,就越可能永遠不會去做。如果你還沒開始踏上這旅程,今天就開始登山吧。加入我的行列,我們一起攻頂,我們可以慢慢爬,但要穩定而持續,把平庸遠遠留在後面。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4. 必須有策略,才能讓成長最大化

我一開始的成長計劃可以用一個詞總結:成長。非常不具體,但卻是我的起點。好消息是,當我開始成長,我就意識到領導力的一幅圖畫。問題從我心中開始浮現。我要在哪方面成長?我需要什麼資源?我去哪裡得到這些資源?每一方面的成長我應該花多少時間?我應該找哪些導師?我需要有哪些經驗才能助我成長?每個問題都擴展我的成長圖畫。我越成長,我的成長圖畫就變得越偉大。

我也開始調整我過去所做的,並做得更精緻。我開始聚焦在三方面:

.我的強項——我有天賦之處,也就是我與眾不同,非平庸之處。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我的選擇——為了我的整體進步,我選擇必須要改變的弱項。 

.我的信仰——我與神的關係,會影響我與他人的關係。

衡量——我如何衡量成長,來影響我的成長? 

我每年底衡量一次主要的個人成長。我會花時間思考,回顧過去一年的日曆,問自己兩個問題:「誰擴展了我?」和「什麼擴展了我?」

當我問第一個問題,我會列出在我生命中像催化劑的人的名字。我會想一想如何在來年花更多時間與他們相處。我也把一些人名寫下來,就是那些花了我的時間,卻對我們彼此的關係都沒什麼價值的,我會想一想如何在來年花更少時間與他們相處。

一旦成長了,就永遠受影響了。而如果你可以看見自己的進步,就永遠不想停止成長。蝴蝶不能回頭做毛蟲,在45年的刻意成長之後,我無法回頭,我一點也不想回頭,你也不會。

5. 成長是喜悅

我30幾歲時的一位輔導告訴我:

成長是快樂。 

多年來我心中一直重複著這句話,揮之不去。但我對這句話的看法改變了,今天,我對成長有更深刻的激賞。對我而言,成長不只是快樂,成長是喜悅。

我為何如此說?首先,成長經常充滿了我的人生,使我的內心比外在更強大。多數人到了我這年紀都已被工作消磨殆盡,然而我用成長了50年的思想、點子、經驗、改變來充實自己,就不感覺耗盡,而覺得才剛熱身要起跑。

其次,我用熱情與使命在過日子,這會使帶領人增值的領袖增值。我得以每天以熱情來生活,而我的成長目標就是幫助自己更好地完成使命。

作家拿破崙希爾說:

你等下要去做什麼,不算數,你現在正在做什麼,才算數。

過去45年的每一天,我都聚焦在我使命中的「現在」。這就是我所能做最有報償的事。這使我獲得極大的喜悅。我能如此,是因為我把成長當成經常的陪伴。

在領導潛力上成長,會花很多時間與力氣。你需要有很強的意願才行,你必須努力,你需要花時間與金錢才能獲得。成長不會自己來找你,你要去追求。有效領導不會自己發生,你必須去追趕。但過程與目的地一樣重要,旅程的每一步會帶給你新的發現,也有更多要學習的知識。

你的成長旅程會帶你去何處?我不知道。我走得很遠,做了很多,遠遠超過俄亥俄州圓圈村小鎮成長時的我能夢想的。那時我絕對無法想像現在所處之地。

所以,就踏上展開在你面前的路吧。開步走,養成每日個人成長的習慣。首先,讓路程帶著你,等你成長些,在每個交叉處做選擇。過一段時日,對於旅程帶你去什麼地方,你會更積極主動,更有方向,更刻意。但要一直保持態度敞開,且能受教。持續讓你自己每天都有驚喜,成長到你的潛力可及之處,你一定不會後悔。

《從內做起》一書,約翰‧麥斯威爾著,天恩編譯小組譯,天恩出版社出版。

《從內做起》一書,約翰‧麥斯威爾著,天恩編譯小組譯,天恩出版社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