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今年7月提出「2024年,人均GDP達3萬美元」的願景時,各界無不引頸期待。在財經部會歷練40年的經建會(國發會前身)前副主委葉萬安,長期鑽研經濟數據的他直指,「新冠疫情」,以及「找對人,做對事」將是能否達標的兩大關鍵。他甚至認為政府「3萬美元」的目標,有低估之嫌,畢竟,只要四年內不發生戰爭或重大突發事件,該目標可順利達成。以下,是葉萬安最新著作《台灣經濟再奮發》中,對於台灣人均GDP3萬美元議題的精采內容:
我想起過去談論「人均GDP」的兩段痛苦經驗。一是2006年,蘇貞昌首次擔任行政院長時,宣布「Taiwan Double」:人均GDP要從當年的1萬6000多美元,於2016年達到3萬2000美元。以我當時研究台灣經濟50多年的經驗,這是不可能的事,並在《經濟日報》寫了社論〈大投資、大溫暖,Taiwan Double都是騙人的〉。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