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個人要有兩隻腳,一隻是管理的腳,一隻是訓練的腳,「如果我們能贏廣達,就是我們願意開發新人,強調團隊合作,」仁寶行動通訊產品事業部資深副總經理龔紹祖說。
曾經想做中華民國第一架噴射機,曾經恃才傲物,目中無老闆,龔紹祖身上有所有RD(研發)人員的特質。
但是他帶領的仁寶研發團隊,在獨尊研發的廣達,和強調訓練的英業達之間,獨樹一幟。仁寶的研發團隊,強調的是「組織的3D(職等、專案、功能編組)(見頁114表二),戰鬥力的double(雙效)」,既要合作,又要競爭。
目前一方面帶領仁寶筆記型研發團隊,又帶領仁寶行動通訊產品研發團隊的龔紹祖,堅持開發新人,像開發新產品一樣。他欣賞《梵谷傳》裡的礦區牧師,「因為做領導者的一定要增加屬下的附加價值,為所應為,沒有掌聲一樣堅持。」
目前,仁寶光是筆記型電腦事業部的研發人員就有五百人,加上行動通訊事業部有一百五十人,整個研發軍團已有六百至七百人的規模。「我們部門現在有六成都是新人,」仁寶軟體應用四部設計經理蔡淑華說。
2000年,仁寶總經理陳瑞聰預測仁寶將進入衝刺期,當時就決定大幅招兵買馬。「但是絕不整團挖人,要自己培養人,」龔紹祖說。
重視知識的研發
資訊業界盛行集體跳槽風,龔紹祖認為,短期的增加,反而是長期的問題。
廣達跟仁寶的差異在於,「他的擴充是二線廠商整個團隊過來,仁寶成長是屬於比較內化性的,我很少去外面挖一整個團隊,」龔紹祖進一步分析。
如果只是量的擴充,頂多是一加一等於二,但是質的擴充,就是一加一等於二點二,或二點三。
仁寶的作法是召集關鍵者,慢慢融入仁寶文化,接受仁寶的支援,符合仁寶的文化及規則,再發生月暈效應。「帶人要帶心,才能留才,」仁寶視訊機工處設計二部襄理卓有信說。
組織規模變大時,需要鯰魚效應,才不會老化。仁寶目前自己培養的人占七成,三成用外面的人。
仁寶近五年來,營業額三級跳,要趕上仁寶擴張的速度,研發要有組織,更要有戰鬥力。
在研發組織上,仁寶有3D立體介面,這一點也跟同業不同。
除了組織上有處長等職等之分,在客戶端有專案經理,形成矩陣式介面。第三個面向是功能處長(functional director),進行硬體、軟體整合。「研發團隊不能散兵游勇,」龔紹祖說。(見表一)
專案管理就是把整個團隊的齒輪軋在一起,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太鬆就變成空轉,太緊會磨擦很厲害。
組織有各種機能的整合,可以讓新的觀念在整個研發裡面散布更快。除此之外3D面向,也可以活化升遷,「你可以選擇走樓梯,或是搭電梯,但是沒有直升機,」龔紹祖笑說。
仁寶在研發上有三個主要目標,一是設計on time(準時);二是on quality(精質);三是on quantity(精量)。
為更進一步增加戰鬥力,仁寶今年新增兩個目標,一是right cost(對的成本),才能保證利潤;另一是產品的差異性,差異性在專利,仁寶手上握有三百六十五項專利,另外正在申請中的有兩百一十二項。
對的成本,現在已快速進展到80%的執行度。
研發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發不只是產品的研發,還有知識的研發,知識的再生,仁寶則是要做設計端的ERP(企業資源整合系統),開發整合的資料庫(development integration database)。
仁寶今年2月,特別跨部門成立了「先進技術中心」,針對影音娛樂、無線通訊、材料科學、系統的最佳化等先導技術進行開發。
double support(雙效支援),是仁寶強力的集團策略。公司的支援可以讓新舊能量聚集起來。
以PDA(個人數位助理)開發為例,龔紹祖認為廣達開發時間就比較落後。仁寶轉投資的神寶團隊有成果,主要是得利於仁寶團隊帶錢帶制度進入,讓產品可以快速量產。分析師表示,廣達因為資源過於集中在手機,相對地對PDA的支援稍嫌不足。
仁寶也允許犯錯。「不能犯錯,會養成不認錯,變成一直錯,」龔紹祖說。承認錯誤,才能追根究柢,找到錯誤鏈,犯錯才有價值。
仁寶研發團隊,鼓勵先提前跟老闆吵,充分辯證,才能提前防止錯誤發生。不過建設性衝突,決策者要適時介入,放任不管,日久貌合神離。與宏?集團不一樣的是「陳總(指陳瑞聰)都會適時介入,」龔紹祖說。(成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