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搞定「贏家的詛咒」、創新拍賣模式,史丹佛師生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20-10-13

瀏覽數 31,100+

圖/左為威爾森(Robert B. Wilson)、右為米格羅姆(Paul R. Milgrom)。photo by Andrew Brodhead/Stanford Report
圖/左為威爾森(Robert B. Wilson)、右為米格羅姆(Paul R. Milgrom)。photo by Andrew Brodhead/Stanford Report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諾貝爾經濟學獎12日揭曉,美國學者米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威爾森(Robert B. Wilson)因「改善拍賣理論和創造新拍賣模式」獲獎,兩人都在美國史丹佛大學任教,而且威爾森是米格羅姆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諾貝爾委員會說,兩位得主的研究「使世界各地的買家、賣家與納稅人受益」,他們創造的拍賣模式已廣泛用於出售無線電頻帶、電力、漁獲量限額和機場時間帶,也就是機場在特定日期分配給航空器的離、到場預定時間。

史丹佛大學表示,兩位得主曾在1994年為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拍賣無線電頻譜設計新的模式,這種模式後來受到其他國家仿效。

米格羅姆在加州自家受訪時說,他得知獲獎的方式很怪,「威爾森大清早來敲我家的門,他就住在我家對面」,因為米格羅姆的手機設為靜音,接不到得獎通知電話。

米格羅姆說,學生、同事和朋友從很久以前就說,他和威爾森可能一起得到諾貝爾獎,「得獎這一刻真的很開心」。

威爾森接受電話訪問時說,他從1950年代就對拍賣理論感興趣,原本以為得到諾獎的時機已過。他坦承,自己參與拍賣的經驗很少,「太太提醒我,最近一次參加拍賣是在拍賣網站eBay買雪靴」。

兩位得主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台幣3200萬元)獎金。威爾森說,由於新冠肺炎大流行,他暫時還不知道要用獎金做什麼,「說不定就存起來給太太和孩子用」。

威爾森揭櫫為何理性的競標者會以低於他們估計的最佳一般價格出價,因為他們擔心會出現「贏家的詛咒」,也就是付出超過所值的價格。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米格羅姆發展出更一般性的拍賣理論,證明當競標者與賣家都更清楚彼此對標的物的估計價格時,賣家將能得到比預期收入更高的價格。

兩位學者為許多產業進行拍賣設計,例如威爾森主要為電力市場設計動態拍賣架構,目前全球電力業在制定電價模式時,已普遍應用他的理論;米格羅姆在金融海嘯期間曾為美國財政部的銀行紓困措施提出建議,在谷歌於2004年上市時提供建議,且一直是雅虎、微軟和全球許多政府的顧問。

本文轉載自2020.10.12「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