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DDR-II將成主流規格

高聖凱
user

高聖凱

2002-04-01

瀏覽數 16,000+

DDR-II將成主流規格
 

本文出自 2002 / 4月號雜誌 第190期遠見雜誌

記憶體的技術發展是一連串不斷追求頻寬的過程與競賽。而應用於PC(個人電腦)的標準型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更是當中引領技術發展的主力。從以往的Edo(延伸資料輸出)到Synchronous(同步資料輸出)一直到目前確定成為主流的DDR(雙倍資料傳輸率)規格,業界不斷思考如何在記憶體的容量與速率上進行突破。放眼未來,記憶體產品的發展應確定朝向DDR-II規格邁進。

記憶體的技術一直受到資訊市場需求的驅使而持續進展。DDR-II是3月份在JEDEC(電子元件評議會)中,一百多家半導體業者表決通過的記憶體規格,其速率是每秒533MHz(百萬赫茲),資料傳輸量每秒4.3Gbytes(十億位元組),超過目前DDR266容量與效率一倍。DDR規格是由IBM(國際商用機器)首先推出,主要應用於工業用伺服器處理大量資料,後來才日漸受到業界重視與注意。

在技術發展過程中,DRAM幾乎是跟隨電腦中央處理器(CPU)腳步而前進。由於中央處理器擁有製程上優勢,運算速率隨製程進步便快速攀升,因此記憶體與中央處理器在技術發展過程中一直維持效率的落差。DRAM效率提升無法與中央處理器並駕齊驅的主要原因,在於設計技術困難度逐漸升高,隨著更高階製程下,更細微的線路要持續穩定電壓十分不易,不過只要標準型DRAM需求持續成長,效率技術便會不斷進步。

在傳輸效率上,DDR規格與原先S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規格的差異在於傳輸資料的頻寬。DDR SDRAM頻寬是一般SDRAM的兩倍。

在PC整體系統表現上,DDR也有優異表現。根據Intel(英特爾)提供的報告指出,內鍵IP4處理器與晶片組,搭配DDR規格SDRAM的電腦,整體系統運轉效率較SDRAM提升10%,這是相當程度的效能成長。

雖然DDR-II在上個月業界已經達成規格共識,但距離量產還有一段時間。3月中旬韓國記憶體大廠三星率先提出DDR400的記憶體產品,這是全球首先推出DDR-II規格產品的廠商,而其他大廠如美光等預計明年初才會出現試產動作,到量產階段至少要到2004年。

台灣在DRAM技術研發上一直落於國際大廠之後,一方面原因在於台灣涉入DRAM市場時間較短,約四至五年而已;不過另一個原因我認為在於,國內對於基礎科學教育扎根不夠,尤其對於材料開發的腳步較緩慢。例如記憶體上用到的電容電阻材料,台灣都尚未能掌握主導,在記憶體研發上較吃虧。

因此,我認為台灣科技研發必須走向技術自主的路,科技產業才能可長可久。(高聖凱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