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政府宣布明年將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引發爭議;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率團來台,掀起國際外交角力;重大兇殺案因嫌犯精神問題而被判無罪,引起社會譁然。
每個影響著社會結構的重大新聞議題背後,都有一群緊密相關的法律人與政治人,他們是社會上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員。
跳脫傳統管道,多接觸跨域研究
律師考試近七年及格人數年年暴增近千人,「流浪律師」現象值得擔心。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林志潔認為,人力供需問題主要來自「領域選擇」與「學用落差」,雖然傳統民刑事律師供過於求,但金融法遵、國際仲裁、科技法律等領域求才若渴。
法遵人員是近年最大的缺口之一,自2016年兆豐銀行遭紐約金檢單位重罰後,各大國銀在美分行紛紛砸重金強化法令遵循。
要成為法遵人員必須具備洗錢防制經驗及國際金融經驗,年薪高者可達500萬至1500萬,是想就讀法律所的學生可以考慮攻讀的專業領域。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