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能者多勞?以時間的「機會成本」來說,大錯特錯!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9-08

瀏覽數 44,75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資源的有限性用另一個更恰當的詞來形容,即「稀缺」。我們經常在美劇中看到這樣的情節:一個求職者去面試,如果面試官覺得求職者不合適,在面試結束時會說一句話:「謝謝你的時間。」(Thank you for your time)這正是時間稀缺的具體體現。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曼昆的著作《經濟學原理》,被全球高校奉為經濟學的經典教材。這本書的開篇就提到,「經濟學是研究稀缺性資源配置」的學科。在這基礎之上,我們才有了各式各樣的經濟行為。(本文摘自《理財就是理生活》一書,以下為摘文。)

我們的時間有限,不能每件事都做,必須學會比較和取捨,克服人性中的貪婪,選擇最重要的。其實,很多「月光族」、「剁手黨」之所以會欠下巨額債務,正是因為沒有認識到稀缺的重要性,放縱自己的欲望,無限擴張而造成的後果。對於年輕人來說,青春是資本,但青春也是有限的。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我在活動中遇見過一些年輕的讀者,他們的夢想是把生活過得多姿多彩。其中有一名大四的同學叫小娜,她跟我說她參加了三個社團,分別是外聯部(按:學生會中的一個重要部門,是學校與商家溝通的橋梁。外聯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會和學生活動籌集資金,即拉贊助)、祕書部和校園廣播臺,每天的日程都很滿。中午去廣播臺播音,晚上去兩個社團參加活動,回到寢室和朋友打遊戲,順便再追兩集熱播劇。她認為社團能帶給她人脈,打遊戲能跟上時代,看劇是愛好所趨。雖然每天安排都很滿,但每一件事都是讓生活過得充實的因數,無形中感覺自己擁有了許多技能。偶爾,小娜凌晨也會發朋友圈訴苦:「太忙了,求解救。」但這訴苦的背後,卻難掩一股小小的得意,似乎「能者多勞」是一個特別值得炫耀的標籤。

小娜的狀態其實不僅限於大學生,很多職場新人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感覺自己很忙,忙著工作、學習、考證、社交......但回望過去一年進行總結,似乎又沒有成果。這恰恰是我不推崇的「能者多勞」,因為這麼做並沒有認識到時間和精力的稀缺性,更重要的是,沒有弄清楚現階段,什麼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的例子還出現在我自己的公司裡。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為什麼個人能力強的人,反而職業發展不順利?〉內文提到,能力強的優秀員工會因出色的專業能力走到管理職位,但問題就會隨之出現。他們的能力太強,任何事情都願意自己做。

寫一支程式碼,實習生可能需要兩天,他們只要兩個小時,出錯率還更低,於是乾脆自己寫;寫一篇行銷文案,新人可能要憋個一、兩天,他們可能不到半個小時就寫出來,於是一邊搶著做,一邊心裡嫌棄:怎麼這都寫不出來,還這麼慢?真是沒用!到最後,新人沒有培養起來,把自己也累到不行。

每次見到這種情況,我都會狠狠的告誡他們:一定要記住,你們的職位是管理者,你們的職責是把新人帶起來,實現公司長遠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自己執行。時間有限,你的事情是做不完的;時間也是有成本的,你必須知道什麼事情更重要,對你價值最大,而不是面面俱到。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機會成本:將時間價值最大化

既然認識到「稀缺」的現實,那麼在有限的時間內,做什麼事情對我們來說價值更大呢?我們來認識另一經濟學原理——機會成本。

所謂機會成本是指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被放棄收入即為機會成本。

一天只有24小時,去除吃飯、睡覺、上課、上班等時間,還剩約4個小時的可利用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如果你選擇看劇,就要放棄打遊戲。驅動你選擇的背後,往往是價值高低的考慮——選擇價值最高的一方,放棄機會成本最低的一方。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例如,雖然看劇和打遊戲都能為你帶來愉悅感,但看劇製造快樂因數的可能性更多,打遊戲輸了還會產生煩躁情緒,也許經過評估,最後選擇看劇。這樣就能把快樂值提高,把損失降低。同樣,如果以「效益最大化」來衡量,培訓、上課、娛樂、社交都是你想做的事情,但時間是稀缺的,不可能每個事項都能做到專注,所以只有做最重要的事,才能取得你最想要的結果。

那麼,明白稀缺和機會成本之後,我們要如何規劃每天的生活?你不妨把人生想像成一個不能重來的養成遊戲:5年之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10年之後,你又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你是大學生,是希望成為社團學生會的社交達人,擁有廣闊的人脈?是希望早早收穫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職缺?還是希望順利考完雅思、托福、GRE(按: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繼續出國深造,去看更廣闊的世界?如果你是職場新人,是想早早踏入婚姻的殿堂,還是一心做事業,把感情的事暫且放一旁?你是想成為一個朝九晚五、生活和工作平衡的白領,還是想成為一個每日接稿寫作或者是擁有自己工作室的自由職業者?

弄清最重要的事,以終為始,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在「時間稀缺」這個前提之下,如何讓時間價值最大化呢?這裡我們引入3個規畫金錢的工具——巴菲特20打孔法、願望清單法以及資產配置法。這3個工具原本都是經典的投資方法和工具,但同樣也可以用在時間規畫上。畢竟時間和金錢都是我們的資源,對資源合理利用,才能讓我們從容不迫。同時,很有可能在學會時間規畫的同時,學會了理財方法,一舉兩得。

《理財就是理生活:90%以上的人對前途迷茫,本書用「錢」的角度給你人生答案,超過四百萬人付費學習的FIRE課程》一書,水湄物語著,大是文化出版。

《理財就是理生活:90%以上的人對前途迷茫,本書用「錢」的角度給你人生答案,超過四百萬人付費學習的FIRE課程》一書,水湄物語著,大是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