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野島剛:兩個民調落後的人,如何逆轉勝當選日本首相?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8-31

瀏覽數 20,800+

安倍晉三。取自twitter @kantei
安倍晉三。取自twitter @kantei

編按:
本文作者為資深媒體人、作家,大東文化大學特聘教授野島剛,擅長採訪報導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議題,他從社會脈絡、文化層面深入剖析,帶大家從日本思維看台灣,也由台灣視角理解日本。(本文摘自《看見不一樣的日本》一書,以下為摘文。)

現在,用「民調治國」評論台灣的聲浪不絕於耳,每天都可以看到關於民調的新聞。

有誰知道,台灣的選舉民調到底有多少?對於長期觀察台灣政治的我來說,感覺這幾年台灣的選舉民調逐漸增加,對外發表的頻率也日漸升高。

這時候,媒體會以「 最新民調」為題,大肆報導一番。任何政治人物都會因為民調結果而憂喜參半。很明顯的,民調數字正在塑造台灣政壇的走向。台灣是「民調先進國」,也的確慢慢走向「民調治國」的地步。

本來,日本人看待台灣的民調結果,就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那就是不能輕信台灣的民調結果。具體來說,《聯合報》、TVBS立場親國民黨,就會產生對國民黨候選人有利的結果。反之,若是綠營智庫的調查,就會對民進黨的候選人有利。

每次聽到日本人說出這樣的疑慮,我都會這樣回答:「民調就是科學。只要問題和調查人數的設計得宜,基本上,民調結果就和調查機構的政治傾向無關。」

當然,我也可以想像,很多台灣人會反駁我,事實並非如此。就像有人會說,民進黨支持者若接到偏國民黨的民調,就不會據實以告。但我們在談民調的時候,像我專攻新聞學的人能說出最公正的答案,就是「民調是一門科學」。比方說,我個人就不覺得,TVBS的民調會刻意讓民進黨的候選人支持率較低。

事實上,民調是統計學,也是建構在科學基礎上的一門學問。民調廣泛應用的起源在美國,當時還產生了一場辯論:究竟民調是不是樣本數愈多,結果就愈正確?

1936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大選是由民主黨的羅斯福和共和黨的蘭登對決。選情緊繃,難以預料誰會當選,也因此受到全美關注。美國深受歡迎的雜誌《文學文摘》(Literar y Digest)以當時全美投票人數的二十分之一為樣本數,針對兩百萬人進行民調,結果顯示蘭登會當選,但實際投票結果是羅斯福勝出。

成功預測羅斯福當選的是直到今天依舊知名的民調公司蓋洛普。他們只以3000人為樣本執行民調,但為了避免結果偏頗,他們在全美各地挑選不同世代的選民來做調查。

民調從此邁向實證階段,統計學上的「中心極限定理」也由此而生。意指樣本數再多,但只要超過一定規模,結果的準確性就不會改變。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因此,最近的民調是針對1000人左右的規模,透過電話隨機抽樣調查,結果的誤差率在3%左右。即便是以1萬人為樣本,跟1000人做出來的結果相比,理論上誤差也不會太大。

但若樣本數不滿1000人,誤差率就會升高。所以民調結果公布時,都會寫到「針對多少人進行調查,收到多少份回覆」,一旦回覆的樣本數低於500人,就可以用懷疑的眼光看待這份民調結果。

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多數人關心民調。畢竟在這樣的群眾社會裡,要知道群眾的意見,最準確的方法就是利用民調。

但我們不能忘記,民調是指向眼前的「現實」,而非指向「未來」。應該很少人會認為,2018年的蔡英文可以贏得2020年的總統大選。現在發生的事,是當時的民調看不出來的。

蔡英文於2020贏得總統大選。賴永祥攝

蔡英文於2020贏得總統大選。賴永祥攝

蔡英文民調復甦的原因,除了本人的努力以外、香港局勢變化、美中貿易戰、習近平一國兩制演講的失敗等因素,都是一般人絕對難以預測的外部因素。韓國瑜戲劇性的登場,人氣又急速下滑,這些都是民調無法預測的,包括他本人在內。

我認為,政治家的成敗終究還是靠決心、能力和運氣的三個因素來決定。運氣不是我們做了什麼就能改變。能力也不會馬上就能提升。但決心的部份,自己就能創造很大的改變。有時,堅定的決心也能影響人的運氣和能力。

現在日本政治圈成了一人獨大的局面。首相安倍晉三的任期將在日本政治史上居冠,但2012年的自民黨魁選舉時,初期民調結果顯示,安倍晉三的支持率還不及石破茂、町村信孝、石原伸晃等候選人。他不顧身邊人的反對,堅持參與到底,意外勝選後,才有今天的局面。

安倍首相的師父,前首相小泉純一郎起初參選自民黨魁時,沒有任何派系支持。被視為炮灰的他,決心「徹底破壞自民黨」的宣言,得到日本民眾的喝采,最後上演大逆轉,當選日本首相。他以高支持率做滿2任,在位10年,名留青史。兩人都不只是依賴客觀的數字,更靠著絕不退讓的決心,化劣勢為優勢。

局勢跟天氣一樣,總有陰晴變化。容我再度重申,民調無法預知明天的我們,只能看出昨天的我們。媒體總會報導民調結果,但我們也從歷史的教訓中看到,政治家即便依據民調結果行事,也不保證會成功,反而往往誤導自己的前途。我衷心期盼台灣的政治家不要陷入「民調的陷阱」。

《看見不一樣的日本:「高級國民」引發階級對立,獲勝之道講求美學,不讓座是怕被嗆聲或婉拒……野島剛的46種文化思索與社會觀察》一書,野島剛著,時報出版。

《看見不一樣的日本:「高級國民」引發階級對立,獲勝之道講求美學,不讓座是怕被嗆聲或婉拒……野島剛的46種文化思索與社會觀察》一書,野島剛著,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