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要隨意傳訊息?小心你的一個小動作,耗損彼此的「情感帳戶」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9-04

瀏覽數 89,35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為一些蠅頭小利打擾別人的工作和休息,這種「求讚」行為不但不是存款,反而是一種無節制的取款行為。(本文摘自《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基礎》一書,以下為摘文。)

人際關係處理─如何從情感帳戶裡存提款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星期一早上正忙得不可開交,突然一個八百年都說不上一句話的朋友傳來LINE。打開一看,原來是「貼文集齊一百個讚就能免費換牙刷」。你立刻感到火冒三丈。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火氣?是因為你不近人情、薄情寡義嗎?還是因為牙刷太便宜,換成電鍋你就按讚了?都不是。你之所以上火,是因為這位朋友的情商太低—他在你的「情感帳戶」裡已經沒有餘額,卻還想提款。

什麼是情感帳戶?

情感帳戶是人際關係的一種比喻。這個帳戶裡存的是信任、價值和情感。情商中所謂的「人際關係處理」,本質上就是從情感帳戶裡存款和提款的行為。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舉個例子。2014年,財經作家吳曉波寫了一篇名為〈只有廖廠長例外〉的文章。25年前,吳曉波還在復旦大學讀書時,發起了一個到中國南部考察的計畫,但是作為窮學生,他能籌措到的經費實在太少。然而,這件事被素昧平生的湖南企業家廖廠長知道了,廖廠長決定無償資助吳曉波7000元。在當時,這是一筆數目不小的資金。吳曉波前去感謝,發現廖廠長其實也不是很富有,於是更加感激,他問廖廠長,自己有什麼可以回報的。廖廠長說:「不需要什麼回報。報告出來後,寄給我一份就好。」可以想像,廖廠長在這個叫吳曉波的窮小子的情感帳戶裡,存入了一筆巨款!

廖廠長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位美國老太太。200年前,這位老太太的祖先在瑞士銀行存了100美元。200年後,老太太去瑞士銀行的美國分行取款,瑞士總行行長親自飛到美國,給老太太兌現了50萬美元,並獎勵了她100萬美元。行長說:「錢存在我們銀行,只要地球在,妳的錢就在。」

廖廠長和美國老太太的故事告訴我們:隨手存款,就有可能增值。

回到開篇的案例。為一些蠅頭小利打擾別人的工作和休息,這種「求讚」行為不但不是存款,反而是一種無節制的提款行為。這時,如果你在別人的情感帳戶裡餘額不足,當然就會招致反感。

所以,我們必須把每一次人際交往都看成是向對方情感帳戶裡存款的一個機會。具體怎麼做?

第一,養成「隨手存款」的好習慣

聽說了廖廠長的故事後,你千萬不要衝過去找到吳曉波,對他說:「吳老師,我這裡也有7000元……」情感帳戶的維繫是長期的。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我們可以向臉書的創始人祖克柏(Zuckerberg)學習,試著每天給員工寫一張感謝卡,讓他們知道公司感激他們;可以在每次交付專案後,感謝每一位提供過幫助的客戶和員工;可以在犯錯之後,勇敢地承認;可以在會議結束時,主動給全體與會人員發一份報告,省去大家總結的時間;可以在同事沮喪時,陪他在茶水間喝杯咖啡;可以在新員工焦慮時,給他一些建議,拍拍他的後背,為他加油;可以在滑社群網頁時,主動為別人按讚;可以在朋友遇到困難時,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Zuckerberg)。達志影像提供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Zuckerberg)。達志影像提供

另外,我們幫助別人時,不能總想著「這下你欠我的了,找機會要還回來」。最好的情感帳戶關係是我覺得「舉手之勞,不足掛齒」,你覺得「點滴之恩,湧泉相報」。最壞的情感帳戶關係則是我覺得「我的舉手之勞,你應該湧泉相報」,你覺得「你的點滴之恩,我應該不足掛齒」。

第二,警惕無意識的提款行為

我們應該做到:不要群傳LINE求讚、不要群傳LINE給孩子拉票、不要群傳文章求轉發、不要私訊推銷產品、不要未經同意把朋友拉入群組……

有的人去外地旅行,抓住一個當地的朋友就說:「我要來××玩了,你幫我訂個飯店吧。」這樣做之前,不妨問問自己:我和這個朋友熟不熟?就算熟,真的要這樣揮霍自己的情感帳戶嗎?如今網路這麼發達,自己能解決的事情,就不要輕易麻煩別人。

第三,接受別人的幫助

當然,我們也要允許別人往自己的情感帳戶裡存錢。只幫助別人,卻不允許別人幫助自己,一心想著「零存整取」,以後找別人幫個大忙,這樣的人也很難交到朋友。接受別人的幫助,有時甚至會加深彼此的感情。

對於別人的幫忙我們都要報以善意。比如,出國回來,給幫過自己的人帶份小禮物;朋友轉發了自己的文章,留言向他表達感謝;有人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建議,發個吉祥數字的紅包,金額不用太大,表達心意即可。

情感帳戶,是人際關係的一種比喻。這個帳戶裡,存的是信任、價值和情感。把每一次人際交往,都看成是往他人情感帳戶裡存款的一個機會。具體怎麼做?一、養成隨手存款的好習慣;二、警惕無意識的提款行為;三、接受別人的幫助。

《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基礎:強化自我領導力,建構超群思維格局》一書,劉潤著,寶鼎出版。

《每個人的商學院・個人基礎:強化自我領導力,建構超群思維格局》一書,劉潤著,寶鼎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