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冠病毒肺炎,2020年就此史上留名。而生不逢時的「新冠世代」,又該何去何從?
受疫情起伏影響,企業保守看待營運前景,審慎應用既有經費並樽節未來可能支出(如遇缺不補、減少職缺),是今年就業市場情勢嚴峻的主因。按理,僧多粥少會使失業狀況顯著惡化,但今年6月(3.96%)畢業季的失業率,卻較5月(4.07%)不升反降,出現近29年來首見的異常數據。
數字會說話,是就業市場沒有想像中的差?還是數字想說的話,其實跟我們想像不一樣?
根據主計總處官員解讀,今年畢業生似乎有怯於找工作的現象,可能因為景氣不好,投入職場意願沒有以前高,失業人數自然也跟著減少,意外使得失業率不升反降。
也就是說,工作不好找、或者應該說「理想」工作不好找,所以乾脆不找了,給自己放個假、待在家裡給爸媽養、甚至去壯遊交朋友……,都比辛苦找個不上不下的工作划算;總之,等到景氣好轉、職缺恢復正常之後,再來想找工作的事。
這樣,真的比較划算嗎?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