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蓋一條虧一條?地方拚捷運恐成財政黑洞,專家打破迷思:真正該看的是這件事

劉芮菁
user

劉芮菁

2025-07-13

瀏覽數 6,450+

圖/近年地方政府積極推動軌道運輸興建計畫,圖為2023年通車的安坑輕軌。新北市政府提供。
圖/近年地方政府積極推動軌道運輸興建計畫,圖為2023年通車的安坑輕軌。新北市政府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近年台灣各地方政府積極大興土木興建捷運輕軌。軌道運輸看似方便,但有些專家學者擔心,若大量不當興建恐形成財務黑洞。對此專家認為,大眾運輸作為公共服務,具有照顧弱勢、減少碳排放等社會功能。該不該蓋捷運或輕軌,不只單純以虧損與否判斷,重點應是從需求導向出發,根據真實的交通壅塞與公共運輸服務不足等問題,量力選擇最適當的運具與投資規模。才有助於一座城市長期穩健發展。

近年地方政府積極推出捷運或輕軌的興建計畫。根據Youtuber《志祺七七》的整理,雙北地區有萬大線、環狀線正在興建,民生汐止線、社子線正在規劃;桃園捷運目前只有機場線,但未來將新增中壢延伸線、綠線;台中雖然目前只有一條綠線,但正在評估加入「藍線」、「機場線」;高雄地區則推進環狀輕軌、捷運黃線與小港林園的興建工程。

除此之外,新竹、彰化、嘉義、南投、台南等地區也都陸續提出軌道運輸的興建計畫,《志祺七七》預估,未來十年台灣各大城市將陸續有捷運或輕軌,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興建捷運或輕軌看似能改善民眾生活,但背後的代價卻非常昂貴。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在2022年發布的報告,高運量捷運若以地下化興建,每公里高達50億元,中運量的高架捷運每公里約30億元,而輕軌每公里也要約9至13億元;而實際通車後,大部分的捷運都呈現虧損狀態,就連載客量最高的台北捷運也要靠廣告、商場等業外收入才能勉強打平,更遑論要回收龐大的建設成本。

桃園捷運規劃路線圖。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桃園捷運規劃路線圖。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捷運有公共服務的功能,重點是虧損要可控

然而,「虧損」會成為不能蓋捷運的理由嗎?對此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秘書長黃柏森認為,捷運有公共服務的意義,虧損不等於不能蓋,重點是虧損是否可控。通常在評估捷運的興建計畫時,會以「自償率」作為財務指標,亦即「在捷運建設的總成本中,可以透過捷運開發收益自行償還的比例」。

由於捷運的建設成本高昂,自償率普遍在10%到20%。多數捷運系統難以靠票價收回建設成本,但只要營運收支能打平、不至於每年都需龐大補貼,仍具有其公共性價值。相較之下,「負自償率」的情況就很危險,這是連日常營運都虧損、開一天虧一天。若形成這種狀況,將成為地方政府沉重的財政負擔,甚至排擠到其他公共建設或社會福利支出。

運具選擇應因地制宜,社會充分溝通後承擔合理成本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退休教授張勝雄則強調,捷運有很多種,要選擇什麼等級的捷運,需要根據當地的人口規模、活動量、交通瓶頸,以及政府和社會願意投入多少資源。例如部分歐洲城市採用平面輕軌,其實就是介於公車與捷運之間的過渡方案,成本比高架或地下捷運低,但仍能提供穩定的服務水準。

張勝雄說,無論是捷運、輕軌還是公車,公共運輸本質上大多都很難靠票價完全回本,因為它承擔了社會照顧弱勢、節能減碳、減緩交通擁擠等公共服務功能。重點在於,社會是否有共識願意分攤這筆成本。票價訂得低,民眾搭乘負擔輕,但政府補貼壓力隨之增加;票價若適度反映成本,服務品質得以提升,但也需民眾負擔更多費用。兩者之間的平衡,需要公開透明的社會討論。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他認為,當前捷運政策的問題是只強調好處,較少讓民眾了解背後代價,導致社會對捷運的投資成本與長期財政負擔缺乏充分溝通。

未周全考量交通習慣,過度樂觀運量導致虧損泥淖

另一方面,部分已通車的路線如安坑、淡海輕軌,去年審計報告指出其運量未達預期而出現虧損。對此黃柏森解釋,安坑輕軌的情況是,當地已有多條快速公車直達台北市。相較之下,搭乘輕軌反而需要多次轉乘,讓市民偏好選擇既有公車路線。此案例顯示,興建前若未充分評估交通習慣與替代運具,通車後反而成為財政壓力。

黃柏森說,目前中央政府在審查地方捷運計畫時,會將土地開發收益納入財務計算,成為提高自償率的關鍵。然而,土地開發效益具有高度不確定性,若未來開發進度不如預期,實際財務狀況恐不如審查時的評估。

張勝雄進一步指出,很多地方在規劃捷運或輕軌時,為了讓財務評估看起來合理,常出現「高估運量、低估成本」的操作,最常見的是預設新市鎮開發與產業進駐,以樂觀假設推高未來需求。然而現實情況是,台灣整體人口持續下降,產業開發也未必如期實現,導致捷運或輕軌通車後,實際運量遠低於預測,淪為長期虧損。

另一方面,因應票箱收入不足支應營運,新北捷運公司也積極開源節流,透過精簡人力、拓展燈箱廣告等副業經營,已逐步轉虧為盈,致力降低累積虧損。

安坑輕軌列車。新北市政府提供。

安坑輕軌列車。新北市政府提供。

應以「需求」出發選擇適合運具,通盤規劃才能穩健永續

張勝雄強調,捷運建設應回歸「需求導向」,是一個地區已出現交通壅塞、公車系統服務不足時,才評估是否以軌道運輸升級服務水準,而非為炒地帶動開發而倉促上馬。

他提醒,興建捷運是一項重大的公共投資,社會應充分討論當地的交通是否需要軌道運輸,通盤考量整體公共運輸策略,納入公車路網、票價等配套措施,並評估興建後當地人口、活動規模是否能支撐運量,以及政府與社會是否願意承擔長期的財務支出。只有誠實面對這些問題,軌道運輸才能避免淪為財政包袱,發揮公共運輸應有的社會效益。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