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總統李登輝,12年任內做過許多重大決策。特別是1996年的「戒急用忍」,被視為中華民國近代經濟史的重大轉折,有著兩極化評價。是非對錯,仍難隨著他的辭世,一錘定音。
隨著7月30日前總統李登輝辭世後,關於這一位影響台灣,甚或華人政治圈既深且廣的重量級政治人物,如同任何名人都逃不了的蓋棺論定,一整個8月,坊間除了對他的追思,也有各式不同的評價,恐怕直到10月7日正式安葬後,仍是台灣最受熱議的人物。
其實,從李登輝辭世後隔天,總統府在台北賓館設置的追思會場來看,就看得出他的舉足輕重。
8月1日至16日,共有超過4萬人次前往追思致意,包括56位駐台使節、代表或官員、1661位外國政要及友人。期間最重量級的外賓,分別是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和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Alex Azar)。
一位20年前就卸任總統的前朝政治人物,為何過世依然引起國際社會莫大關注?
因為在他12年的總統任期裡,李登輝造成的政治、經濟、乃至於文化等諸多影響,到了2020年的現在,仍未見止息。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